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明末清初道德劝善思想溯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上感应篇》   道德劝善   善书  
描述: 自明代末年,由袁黄、颜茂猷等儒家士人鼓动起来的一场道德劝善运动影响所及非常普遍,在整个清代经久不衰.本文主旨在于揭示三点:第一,通过对劝善思想的观念史的溯源性探讨,以说明明清之际劝善理论与儒学经典构成了某种文本上的诠释关系;第二,两汉经学时代的政治思想及魏晋隋唐的宗教思想,为晚明以降的劝善运动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第三,宋以后渐趋明显的儒释道彼此冲撞、互为交织的文化现象,构成了明末清初劝善运动的重要思想背景.
《太上感应篇》与道教的劝善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文化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上感应篇》   儒释道三教   善思   “善”   道教   “恶”   伦理观念   《道德经》  
描述: 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劝善思想贯穿于自身的哲学理论中,并与中国儒家文化和佛教外来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善”、“恶”观,影响着儒释道三教在善恶伦理观方面的发展。但道教的“善”、“恶”观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伦理观念,道教已经将“善”、“恶”提升到了哲学思辨的高度去思考。《道德经》第二十章就提出“善之与恶,相去若何”的问题。《太上感应篇》作为现存最早的劝善书,其中也包含了深刻的道教劝善思想,将深邃的哲学思想变成通俗易懂的文字,以便在民间广泛传播。一、《太上感应篇》简介《太上感应篇》是现存最早的劝善书,在道教中影响深远,甚至其他宗教也借助其思想来对世人劝善去恶,比如佛教将道教“承负说”解释为“因果”来劝说世人积善缘,得善果。《太上感应篇》同《文昌帝君阴骘文》、《太微仙君功过格》等在明清时期被作为善书广泛传播。善书在民间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劝善思想的传播,同时传播善书也是老百姓积善积德的重要形式。《太上感应篇》的内容与《抱朴子.内篇》部分相类似,可以推测《太上感应篇》的作者在撰写该书时参考了《抱朴子.内篇》,其中有关禁忌的文字与《抱朴子.内篇.微旨》如出一辙。这些禁忌多是百姓日常生活所见,其作用也多影响民间生活...
道教精神刍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学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平经》   《太上感应篇》   《墉城集仙录》   中国传统文化   道藏要籍选刊   道教   《老子想尔注》   《云笈七签》   黄老之学   《太平经合校》  
描述: 道教精神刍议尹志华道教与儒、释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在学术研究中,道教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一些人的眼中,道士们只会装神弄鬼、画符念咒,因而道教不过是一种近乎...
道法自然感悟万千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养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上感应篇》   西方文化   道家文化   中等身材   重塑自我   道法自然   《道德经》   取其精华   认识自我   特异功能  
描述: 踏着迎春礼炮撒下的纸花,笔者跨进了仙鹤观的山门,在一位老道人的引导下,见到了慕名已久的明明道长。道长中等身材,清瘦干练,精力充沛,深谋远虑,身着一件玄色道袍,从外表看并无多少特别之处,正如他自己所说:“一没有惊天动地的神功,二没有起死回生的绝技,三没有特异功能的神通,四没有神机妙算的预测,五没有高级大师的风度。”透过朴实无华的外表,不难发现道长思想开明,学识渊博,他对佛、儒、医、俗及西方文化都能广泛地吸收,取其精华、融汇贯通、为我所用。他反复强调:事业和工作就是丹田,献身和忘我就入了门。社会就是练功场,生活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