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游侠与汉代社会
作者: 彭卫   来源: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通俗读物   中国历史   汉代  
描述: 本书是“历史·创造者”系列(图文版)中的“汉代卷”,通过游侠群体表现出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表演,透视汉代社会的总体风貌,有值得重视的发现。本书作为一部汉代游侠史,但是又并不仅仅将注视的焦点对准游侠,作者的意图是要通过游侠群体的活动,扫描汉代的社会风貌,揭示汉代的时代精神。例如,在“汉代侠风与儒者的气象”一章,有“知识分子与游侠的对话”和“汉代文人的自我定位”两节,总结分析了儒侠之间的精神沟通和精神认同的形式及其意义。作者由此申发的有关当时“健全的男性品格”的认识,也是发人深省的。“士”的传统虽然在现代结构中消失了,却仍然以种种方式或深或浅地缠绕在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上。本书所探讨的对象……
白居易的“官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政府法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人   白居易   中国历史   爱民众  
描述: 唐代大诗人自居易32岁考中进士,走进为官的队伍.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敢直言、爱民众、重自律、讲廉洁、干实事的好官.刚入仕途时,白居易担任政府机关校书郎,是个抄抄写写的“文秘”,他在
白居易的“官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生与伴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人   白居易   中国历史   爱民众  
描述: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32岁考中进士,走进为官的队伍。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敢直言、爱民众、重自律、讲廉洁、干实事的好官。 刚入仕途时,白居易担任政府机关校书郎,是个抄抄写写的“文秘”,他
孟子的浩气长歌
作者: 暂无 来源: 党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孟子   吃人   长歌  
描述: 中国历史,我们读出了什么?有人读出了吃人,有人读出了乱治循环,有人读出了内圣外王,有人读出了儒的繁漫流变,这些或许都有道理。即便如此,即便我从不认为历
魏晋追星也疯狂
作者: 暂无 来源: 闽南风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历史   文学发展   魏晋  
描述: 魏晋时代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几个为数不多的政治黑暗的时代之一,但是思想却是前所未有的开化,在儒释道影响下,新的玄学思潮盛行,建安文学和太康文学也是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开放的思潮影响下,偶像崇拜也相当出格。
婺源茶商的兴衰
作者: 暂无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婺源茶商   中国历史   绿茶  
描述:中国历史上,徽帮中的婺源茶商,纵横南北,其势犹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他们东赴苏杭,南压闽广,驾西安,轶津京。婺源绿茶从此名满天下。婺源茶商兴于明代婺源茶商有一句格言:玩龙玩虎不如玩茶。很难想象
流氓与皇帝
作者: 暂无 来源: 各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历史   皇帝   三教九流   流氓  
描述: 皇帝是流氓,流氓当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刘邦在他未发迹之前,流氓成性,为非作歹,横行乡里.未起事时,凡鸡鸣狗盗三教九流尽皆网罗,且以兄弟相称,富贵相许,一旦事成,则兔死狗烹.对来投靠他的儒生,"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溺其中.
儒学与历史上北方民族政权的治国理念
作者: 李玉君   崔健   来源: 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治国理念   中国历史   儒学   北方民族政权  
描述: "、"德主刑辅"等,在民族政策上则坚持以文化而非血缘来区分夷狄与华夏的"夷夏观"。儒家的这些积极主张为中国历史上的北族王朝所吸收,维护了当时的社会稳定和生产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多民族的统一与融合。儒学的精华部分,在我们今天的治国政策上,仍然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兴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资治通鉴》的历史智慧
作者: 周少川   魏鸿   吴漫   来源: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古代史   《资治通鉴》   研究   编年体  
描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史者,儒之一端”-《资治通鉴》的政治思想;“著生民之休戚”-《资治通鉴》的经济思想;“夫军旅大事,国之安危、民之死生系焉”-《资治通鉴》的军事思想等。
战国策集注
作者:     程夔初集注   来源: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史籍   《战国策》   中国历史   战国时代   注释  
描述: 清程夔初,永康人,读书广记,诗文赅博高古,尤精于《战国策》研究。《战国策》向有宋鲍彪、元吴师道之注,作者采选其中正确者,先儒评语合于注疏者亦酌加采用,合两家注和诸家评语以为集注,凡有两家注不当或有文无注者,附以编纂者个人的注解,并在原文上加以眉批,或分析写作笔法,亦有助于今人阅读和欣赏《战国策》。据清代抄本标点整理。
< 1 2 3 ...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