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哈茨霍恩与儒耶对话中的“内在与超越”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越   哈茨霍恩   波士顿儒学   儒耶对话  
描述: 内在、超越是儒耶对话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上,过程思想家哈茨霍恩与积极参与儒耶对话的波士顿儒学学者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及其意义尚未得到汉语学界的足够重视。哈茨霍恩的有神论中包含的内在、超越观念影响了波士顿儒学学者,后者亦将之运用于儒耶对话中。另一方面,哈茨霍恩与波士顿儒学之间亦存在不可忽视的差别。哈茨霍恩与波士顿儒学在内在、超越问题上的异同对于深化儒耶对话具有重要意义。
曾国藩家族与近代中国的儒耶对话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曾国藩家族   基督教   儒耶对话  
描述: 曾国藩家族成员作为曾子后裔,一直以捍卫儒学为己任。但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基督教却逐渐嵌入以儒学为治家之本的曾国藩家族。辛亥革命之后,曾国藩家族出现了第一批“叛教者”,他们背离儒教,纷纷受洗入教。他们利用自身扎实的儒学背景,使得曾国藩家族内部出现儒耶合流与互补的现象。此举既是基督教本色化的表征,更是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典范性尝试。
白诗朗过程神学与儒耶对话问题审视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方论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诗朗   过程神学   儒耶对话  
描述: 在多元宗教参与日渐成为世界学术舞台上的热门话题之时,美国波士顿儒家学者白诗朗希望,过程神学能够在儒家与基督教相互理解如对话的过程中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他重视怀特海的基本原则。白诗朗也认为,哈特桑恩独具特质的"双向超越性"理论是儒者和基督徒彼此理解和询问有关神圣实在和有限众生世界关系的梁。
明清之际伦理学三问题的儒耶对话:兼论对话对中国伦理学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清之际   伦理学三问题   儒耶对话  
描述: 晚明西方传教士将基督教伦理学关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以爱上帝之心爱人、要爱你的仇敌等观念带到中国,促进了有新思想的中国哲人对尊卑贵贱等级名分是否合理、等差之爱局限性何在、为什么对恶人也要宽容甚至还要爱仇敌等问题的思考,并就这三个问题与传教士展开了深入的对话。对话使中西伦理学的异同得以呈现,显示出两者在相通之处的微妙区别,在表面上的相异之处又有某种深层次的相通,从而促进了相互理解。中国哲人以多元开放的眼光看待中西文化,借鉴西学,汲取墨学,改造儒学,综合创新,从而推进了中国伦理学的新发展。
孔子仁学与当代文明:兼谈儒耶对话
作者: 暂无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仁学   当代文明   儒耶对话  
描述: 仁学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它起始于人类普通的道德情感,并作用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因此,仁学不仅仅是中华文明的精神瑰宝,也是克服当代人类发展过程中种种弊端的重要思想资源。孔子的仁学以其开放、自由的特质确保了与不同文化进行对话的可能性,从而以一种兼容并蓄,融通和合的姿态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通过仁学,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未来和谐、共荣的景象,这也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对于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曲阜教堂事件调查报告及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原道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曲阜教堂事件   田野调查   儒耶对话  
描述: 2010年底的曲阜市筹划建造一座世界第三大的基督教教堂,引起了儒家的抗议,就此事件笔者到曲阜进行实地调查,厘清并还原整个事件,对儒家和基督教方面进行访谈,从而分析曲阜教堂事件所包含的意义。曲阜教堂不能被理解为儒、耶两种文明的冲突,而要将该事件放到当代中国背景之下,从基督教发展的态度、基督教徒文化认同的困境和当代中国文化缺失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跨文化视角下的儒耶对话和融合
作者: 余泳芳   来源: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12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跨文化   融合   儒耶对话  
描述: 别中西,其目的是在通中西,而非隔中西。对中国学界而言,如何会通中西方学术一直是一个难题。儒学与基督教在各自的文化系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等量齐观。因此,若想真正了解中西文化,就必须了解中西文化之基本动力的儒学和基督教。本文试图在跨文化的视野中,重温儒耶对话的历史背景,深入探讨儒耶对话的伦理层面和上帝观,以及其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这一研究不仅有利于在理论上阐明跨文化跨宗教对话与交流的作用
明清之际的儒耶对话与中国哲学创新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解   超越   明清之际   中西互释   儒耶对话  
描述: 谢和耐在《中国与基督教——中西文化的首次撞击》一书中认为,由于汉语中系词“是”的缺失,导致中国人不懂逻辑,不懂本质与现象、灵魂与肉体、自立者与依赖者的区分,所以在传教士与中国士人之间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文章以汉语研究和中国哲学研究的成果证明其观点不能成立。明清之际儒耶哲学对话的大量史料证明,通过对话而实现相互理解、促进哲学的发展不仅可能,而且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以世界哲学的眼光来观照中西哲学,把它看作是体现人类对真善美的理想追求的共同精神财富,促进对话和相互理解、相互补益,是把中西哲学研究都提升到新境界的必然途径。
从孔门弟子到耶稣门徒——曾国藩家族的基督徒成员及其宗教观考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督徒   曾国藩家族   基督教   基督教救国论   儒耶对话  
描述: 曾国藩家族成员作为曾子后裔,一直以捍卫儒学正道为己任,但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基督教却逐渐嵌入以儒学为治家之本的曾国藩家族。辛亥革命之后,社会纷繁复杂,人心陷溺,曾国藩家族出现了第一批基督徒成员,此种现象也暗示了曾国藩家族的“基督化”趋势。他们为了国家昌盛,谋求当时社会问题之解决,秉持基督教救国论,以基督教作为其救国之手段。此外,他们还利用自身扎实的儒学背景,践行儒耶互补,并有部分成员将佛教信仰亦带入自己的生活之中,使得曾国藩家族内部出现儒释耶三教合流与互补的现象。此举既是基督教本色化的表征,更是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典范性尝试。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