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明清之际的儒耶对话与中国哲学创新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解   超越   明清之际   中西互释   儒耶对话  
描述: 谢和耐在《中国与基督教——中西文化的首次撞击》一书中认为,由于汉语中系词“是”的缺失,导致中国人不懂逻辑,不懂本质与现象、灵魂与肉体、自立者与依赖者的区分,所以在传教士与中国士人之间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文章以汉语研究和中国哲学研究的成果证明其观点不能成立。明清之际儒耶哲学对话的大量史料证明,通过对话而实现相互理解、促进哲学的发展不仅可能,而且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以世界哲学的眼光来观照中西哲学,把它看作是体现人类对真善美的理想追求的共同精神财富,促进对话和相互理解、相互补益,是把中西哲学研究都提升到新境界的必然途径。
《儒家法思想通论》读后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文化   通论   思想研究   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法   中华法系   儒家化   中国法律思想史   法治   法思想  
描述: 《通论》),正是第一部系统地回答这道难题的著作。作者殚精竭虑12载,从新的视角审视了中国法律思想史,做出了独到的阐释和论析。通读全书,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它的五大特点: 1 矫正前失,推出新论。过去研究儒学
孔子“仁”的终极观及其功用的心理机制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终极观   内圣外王   孔子   心理机制  
描述: 终极观是人的意义和价值观系统的核心,讨论中国人的终极观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儒家思想,分析儒家思想要从孔子开始。孔子因"德命"受挫而形成"时命"观,"时命"观挑战了"以德配天"的思想,这需要更为本源的终极观来应对。孔子在内外心理框架的互动中,反思体悟而形成"仁"的终极观。在此理念的支配下,向内修德凝道而"内圣",向外践行"仁政"而"外王",内外并重以获得充沛丰盈的生命意义感。无论后儒如何发展,儒家皆没有放弃"仁"的终极观,它在历史的长河中长久地为中国人提供"安身立命"的功用。
新君旧主与遗臣:读木陈道态《北游集》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崇祯   顺治   木陈道态   《北游集》   曹化淳  
描述: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白成兵临北京城下,时任京营戎政提督之司礼太监曹化淳打开彰义门,招纳大军入城。翌日,崇祯自缢煤山。自是之后,曹化淳卖主求荣,遂成定谳。然有关曹氏生平,世所知者似亦仅此而已。据木陈道态《北游集》及相关诗文史料,可知曹氏自万历末年入宫后,始终秉承当时宦官“多学能书”及“宛然有儒风”之传统,深得崇祯之倚重。及清人入关,曹氏倡议为崇祯帝后营葬筑陵,历三载而事成。迨顺治以少年天子亲政,曹氏被委为“帝师”,授顺治以汉土典籍及天竺佛法;暇时教以书画怡情,复为历数先朝旧事。故顺治对崇祯之遭际深表同情,至引以为异代知己。曹化淳一生之行事,似非“卖主求荣”一语足以概之。重构《北游集》中明清之际若干人物之关系,尤可见曹化淳处新君旧主间所发挥之历史作用。
'卦气'溯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卦气   阐述方式   学术理路   易学   易学哲学  
描述: 本文考证汉代易学中的“卦气”说在孟喜之前早已有传,其源出于先儒古说;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子夏易传》和《易传》中,均有“卦气”说的思想;殷甲骨文化的四方之名,以及《尚书·尧典》中的“析”“因”“夷”,与后天八卦方位中的四正卦相同,由此可知“卦气”说渊源久远。作者强调,古人经过“仰观”“俯察”,对天地万物节气变化的规律有了认识之后建构了易学的象数义理合一模式,象数含蕴着义理,义理脱胎于象数,这是易学乃至
《周易》古义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今义   《周易》   古义  
描述: 《周易》“今义”凸显的是一种德性优先的人文关怀 ,而“古义”突出的则是阴阳灾变思想。《易》之“古义”由来已久 ,至汉武帝独尊儒术后 ,由于“今义”被定为官学正统 ,“古义”便逐渐衰微 ,而鲜为世人所知。本文利用新的出土文献 ,对《易》之“古义”的由来与演变进行了辨明和稽考。作者指出 ,西汉以孟、京为代表的“卦气说”当属《周易》古义。西汉“《易》十三家”中 ,起码有八家尚传古义。文章据《淮南子》中的有关资料 ,对帛书《易传》中一直未有确解的“五官”、“六府”、“五正”诸说做出了详细考辨 ,并得出《淮南子》保存有大量《周易》古义资料的结论。作者还依“卦气说”对《淮南子》中先儒一直未明的“八主风 ,风主虫”说做出了新的解读
儒佛人生价值观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价值   儒佛   佛教   现实主义   道德价值   生命价值   孔子   修养方法   人生价值观   儒家  
描述: 儒学和佛是几乎同时在公元前6—前5世纪产生的思想学说。儒佛所探讨的对象都是人,都对于人生价值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独特的说明。两家思想的核心都是人生价值观。儒佛的人生观表现出现实主义与出世主义的鲜明对立,在人生价值观方而的差异是: (一)对于人的地位高下看法不同。他们所取的参照系不同。儒家是就其他“物”尤其是一般动物的比较而论人在天地间的意义。佛教则主要就“佛”而言人在世间的地位。 (二)对于人的生命——空有观点的对立。儒家认为人是生物,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实体的,且在天地间有重要地
从王权观念变化看上博简《诗论》的作者及时代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诗序》   《诗论》   上博简  
描述: 上博简《诗论》的撰著时代虽难以准确推知 ,但可从战国秦汉间儒家王权观念的变化中略窥端倪。《诗论》对于周文王和其他周王都非常赞美颂扬 ,对于敬奉周天子的朝臣和士大夫也给予关注和赞扬 ,而对于佞臣谗人的痛斥则表现出浓厚的尊王观念和维护周王权威的态度。这些皆与孔子只颂圣王、不批昏君的思想一致 ,而与后儒有较大区别。可以说上博简《诗论》的思想内容出自孔子 ,而撰写文字则是其弟子手笔
秦汉思想简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汉时期   阴阳家   阴阳五行   系统论   中国社会科学   董仲舒   吕氏春秋   宇宙论   天人感应   宇宙图式  
描述: 本文认为,儒、道、法、阴阳是秦汉时期建构新型意识形态的四大思潮。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适应当时大一统的专制帝国的需求,通过把阴阳五行(天)同王道政治(人)作异质同构的类比联系,建构起一种早熟型的系统论宇宙图式,并积极参预建立了官僚政教体系;成熟在这一时期的中医理论则是学术方面的系统论宇宙图式的代表,它们共同体现了时代精神。文章指出,把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混合起来,寻求天人相通的普遍规律;以阴阳作为哲学范畴、五行作为结构圈式,不离开人事经验,都表现了中国哲学的特色。对于它给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应作二分法的具体的历史分析。
儒学研究的重要创获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化过程   日本儒学   儒学研究   人所共知的事实   价值系统   整体主义   比较研究   儒家文化   东亚社会   现代命运  
描述: 儒学在现代世界的败落与凋零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是,“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的现代命运却不能完全遮蔽儒学所曾经拥有过的辉煌。正如日本东京大学岛田虔次教授和美国哈佛大学华裔学者杜维明教授等一再指出的,儒学在历史上不仅曾经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而且在一定的意义上也是东亚文明的体现。因此,作为既具有独异特质又具有悠久历史的人类文化主流传统之一,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