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中国画的精神家园
作者: 暂无 来源: 走向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国画创作   文人画家   时空局限   山水景物   艺术成就   八大山人   宋元时期   中国绘画   画中  
描述: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为世界创造了举世公认的辉煌艺术成就。从现存的原始社会的岩画和彩陶上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画成熟于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发展成为具有多种门类的综合性绘画,宋元时期达到鼎盛。中国画追求内在的精神气韵,具有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美,追求以黑白为主的色彩方法,以线造型的笔墨观,以及打破时空局限的透视方法等特征,体现出中国绘画有别于西方绘画的独特风格。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集中体现出东方美学思想。其中,儒、道、释哲学思想是形成和孕育其艺术特征的精神家园。
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结晶——浅析苏轼诗词中的理趣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宇宙生命   理趣   缘事而发   山水景物   苏轼诗   道中遇雨   心物   和子由渑池怀旧   自我形象   哲理诗  
描述: 苏轼是我国文化史上少有的全才,他站在宇宙生命的高度高屋建瓴地俯视个体生命。他的理趣诗词内容非常广阔,不仅是以文人之笔写就,更是以哲人之眼观照人生后的感悟之作。其中韵味隽永的悲旷意蕴,心物交融的艺术境界,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结晶,共同构造了和谐深沉的理趣之美。
何逊山水景物诗刍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古籍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孝绰   一日三复   山水景物   丽则   诗歌成就   文学成就   何刘   颜氏家训   伤俗   何逊  
描述: 何逊,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郯城县西)人,生年不详,约卒于518年,是南朝梁代著名的山水景物诗人。《南史·何承天传》记载"(逊)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谓所亲曰:‘顷观文人,质则过儒,丽则伤俗,其能含清浊,中古今,见之何生矣。’沈约尝谓逊曰:‘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其为名流所称如此。"《梁书·文学·何逊传》亦云:"初逊文章,与刘孝绰并见重于世,世谓之何刘。"可见何逊的文学成就之高在当时是有口皆碑的。然而,也有人在肯定其诗歌成就的同时也指出了其诗歌的缺陷。《颜氏家训·文章篇》云:"何逊诗,实为清巧,多形似之言;扬都论者,恨其每病苦辛,饶贫寒气,不及刘孝绰之雍容也。"~①刘孝绰
苏轼两次任杭思想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乐天   民生疾苦   四年   山水景物   艺术风格   熙宁   乌台诗案   作家思想   咏史   通判  
描述: 苏轼自熙宁四年(1071)至熙宁七年(1074 )通判杭州,自元祐四年(1089)至元祐六年(1091)出守杭州,其间相隔十五年.这十五年中,苏轼经过了人生的大沉大浮大落大起,思想有所变化,前后两期在杭的创作内容艺术风格也有所不同.苏轼出守杭州的诗文中多次说自己出处似乐天,“我似乐天君记取”,①“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②这是了解苏轼前后在杭州思想变化的重要依据.这绝非是想把两位作家作简单的类比,两位作家思想不同,性格各异.苏轼尊儒并深染佛老思想,乐
山水审美文化有益的探索(读卢善庆《山水美与旅游》)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图书评介)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底蕴   山水景物   民族文化传统   地质构造   国土   中国文化传统   外国   旅游业   朋友   旅游审美文化  
描述: 曾几何时,外国朋友踏上中国国土,置身于中国的山水中。往往以其自身民族文化的“眼光”进行审视,无不感到中国山水的独特情调。说明中国的山水有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主要不在于它有着不同于别国的地质构造,更多的乃在于内含的“文化味”。卢善庆先生《山水美与旅游》(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一书,极其敏感而又准确地抓住这一大问题,经过多方论证,指出中国山水“是受到中国文化传统的支配与影响的”,其文化底蕴则是儒、道和佛禅。儒家强调山水景物的人情化和亲切感;道家强调山水景物的单一化与超脱感;佛禅揭示山水景物的赏心性与空灵感。三者对山水景物的影响,产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