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李复年谱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墓志铭   本纪   洪迈   熙宁   长安   转运司   宋史   记载   路转运使  
描述: 李复(1052—1128),字履中,宋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曾从学于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为"关内名儒"(洪迈语)。其上疏排诋邢恕谋用战车、战船二事,甚为切直中的,多为洪迈及其以后的士人拍手称快。其论孟子"养气"一节深得朱熹称道。清人对于李复更是赞美有加,四库馆臣言其《潏水集》持论皆淳正,在宋儒之中可谓"有体有用者"。然《宋史》却不
役法斗争中的司马光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个时期   免役法   差役法   熙宁   熙丰变法   变法派   司马光   斗争   户等   农民  
描述: 司马光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他历仕四朝,“皆为人主所敬”.是统治集团中颇有声望的人物.他出身陕西望族,其父司马池官至天章阁待制,“号称一时名臣”,司马光深受家庭影响,“家世为儒臣.自髫龀至于弱冠,杜门读书,不交人事.”自宝元元车(1038)中进士甲科步入仕途,至元祐元年(1086)九月病逝,他从地方官作到朝廷宰相,得到朝野上下的拥戴和赞誉.其名望之高,影响之广,在封建士大夫中是罕见的.
王安石及其《字说》:介绍张宗祥辑本《熙宁字说辑》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学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家   政治斗争   熙宁   王安石   学官   文献通考   辑本   训释   张宗祥   北宋  
描述: 耜为之作《字说解》120卷;韩兼也作《字说解》数十卷;刘全美作《字说偏旁音释》及《字说备检》各1卷,并作《字会》20卷;太学诸生作《字说音训》10卷,一时习者蔚然成风。哲宗元祐中废新政,是书也因此遭到
苏轼两次任杭思想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老思想   忧世   苏轼诗   熙宁   次韵   咏史   官场   通判   杭州   苏拭  
描述: 苏轼自熙宁四年(1071)至熙宁七年(1074 )通判杭州,自元祐四年(1089)至元祐六年(1091)出守杭州,其间相隔十五年.这十五年中,苏轼经过了人生的大沉大浮大落大起,思想有所变化,前后两期在杭的创作内容艺术风格也有所不同.苏轼出守杭州的诗文中多次说自己出处似乐天,“我似乐天君记取”,①“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②这是了解苏轼前后在杭州思想变化的重要依据.这绝非是想把两位作家作简单的类比,两位作家思想不同,性格各异.苏轼尊儒并深染佛老思想,乐
朱长文家世、事历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大史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宋中期   吴郡图经续记   学术范畴   地方事务   熙宁   乐圃   胡安国   醇儒   朱长文   南方经济  
描述: 北宋著名地方志《吴郡图经续记》的作者朱长文,自元丰至绍圣间,以其道德、学术闻名遐迩。在他生活的时期,南方经济文化有了长足发展,地方性家族实力迅速扩展;思想学术范畴内,以经学、道德为本的新儒家崛起;政治领域中,既有变革派、保守派的纷争,又有不同派系的倾轧。考虑到上述背景,并非显赫的朱长文自有其代表意义:他并不属于大姓世家,但其家族在地方上却有一定影响;他曾求学、任教于京师,交游广泛,而其活动重心与影响所及却主要在苏州;他潜心钻研并致力于传授经学,却不被他的朋友程颐及学生胡安国等人视为"醇儒";他活动于党争激烈的北宋中期,对地方事务积极介入而超然于中央政争之外,从而与不同派系的头面人物保持着良好关系。正是这些长期活跃在地方、具有深厚根基的中下层士人,成为北宋中期社会的稳定力量。
从耄耋老人张伯端练功谈起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养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悟真篇》   陕西凤县   张氏   门派   熙宁   子名   后张   气功师   张伯端   临海县  
描述: 在我国古代北宋时期有一个孔孟学子名叫张伯端,他一生为儒,清贫孤身。少年时代同其他同年人一样,奋发读书,谋求功名,结果如愿,荣任府吏。在职期间,由于他过失判误案,心中郁闷,将多年来执政文书付之一炬,触犯“火烧文书刑律”,被革职充军岭南。在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6),他被桂林驻军陆诜收留,宋熙宁二年(1069年)又随陆入成都,陆氏镇守成都,张氏担任四川节度制置按抚司属官,是年张住宿于成都天回寺,遇异人指点,茅塞顿开;同年陆在成都去世。此后张氏转徙于秦陇(今陕西、甘肃一带),在凤州(今陕西凤县),因触犯当地太守,受到黥刑,并流放,途中被人相救获释。之后张氏又被转运使马默(字处厚)收留,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历史上著名的《悟真篇》一书,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逝世。一百多年后张氏又被推崇为道家南宗祖师。关于张氏的年龄据《山西通志》、《临海县志》、《张真人本未》载,一说九十九,一说九十八等。总之,跟异人学功已超过八十高龄。
苏轼两次任杭思想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乐天   民生疾苦   四年   山水景物   艺术风格   熙宁   乌台诗案   作家思想   咏史   通判  
描述: 苏轼自熙宁四年(1071)至熙宁七年(1074 )通判杭州,自元祐四年(1089)至元祐六年(1091)出守杭州,其间相隔十五年.这十五年中,苏轼经过了人生的大沉大浮大落大起,思想有所变化,前后两期在杭的创作内容艺术风格也有所不同.苏轼出守杭州的诗文中多次说自己出处似乐天,“我似乐天君记取”,①“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②这是了解苏轼前后在杭州思想变化的重要依据.这绝非是想把两位作家作简单的类比,两位作家思想不同,性格各异.苏轼尊儒并深染佛老思想,乐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