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两宋道教南宗文化交融的内涵、精神及现代价值--以张伯端和白玉蟾为中心
作者: 李玉用   来源: 天台山文化当代价值理论研讨会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文化交融   白玉蟾   张伯端  
描述: 唐末五代以降,儒佛道三教文化融合(融通)已然成为传统思想学术发展之大势,然究其精神实质,与之前的融合、交涉不相一致的是,心性成为三家共同的哲学追求和文化融合(融通)之基。这无论从时间节点还是从理论逻辑发展而言,都与中国传统哲学从本体论推进到心性论是一致的,尽管它们彼此对心性的理解和诠释并不一致。宋以后理学家们一再追溯自身的心性传统,然于其中,贡献最力的当属善于"治心"的佛教哲学;对于道教而言,其开放性的理论建构特色,使得在心性哲学的实现路径上,更多是吸收和改造佛禅的心性之学和儒家的心性理论。本文权以道教南宗祖师张伯端和实际创始人白玉蟾为中心,依据第一手文献和既有研究成果,尝试还原和"描述"道教南宗文化交融的建构努力;在此基础上,深入阐发其文化交融的内涵、精神及现代价值。
略论两宋时期道教南宗对儒佛思想的吸收与融会:以张伯端和白玉蟾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性论   白玉蟾   三教融合   张伯端  
描述: 两宋时期,道教南宗顺应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时代主潮,以道教为本位,积极吸收与融会儒佛思想,有力提升了道教内丹修炼的境界和两宋道教哲学的理论品质。文章以道教南宗代表性人物张伯端和白玉蟾为考察中心,深入其理论体系,尝试揭示道教南宗以心性论为旨趣、三教融合为主要特征的道教思想的新转向及影响。
略论两宋时期道教南宗对儒佛思想的吸收与融会:以张伯端和白玉蟾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哲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性论   白玉蟾   三教融合   张伯端  
描述: 略论两宋时期道教南宗对儒佛思想的吸收与融会:以张伯端和白玉蟾为中心
张伯端“三教合一”思想探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性思想   融合儒道   援禅入道   张伯端  
描述: 张伯端的“三教合一”思想既继承了五代宋初由钟吕特别是陈抟所开创的融合儒、佛、道以革新传统道教教理、教义的理路,又使之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以道教为本位、以心性为旨趣的“三教合一”思想、理论的更新和发展。在具体融合策略上,张伯端坚守而不保守,能够顺应时代主潮,一方面积极融合儒、道,改造儒家心性理论为己所用;另一方面,援禅入道,集中体现在以佛禅的“明心见性”形成其先命后性、渐修顿悟的修道进路。张伯端的“三教合一”思想适应了道教乃至整个中国传统哲学内向化、心性化发展的逻辑进路。
周敦颐思想与张伯端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合肥联合大学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教   周敦颐   儒道关系   儒家   张伯端  
描述: 周敦颐《太极图》来源于张伯端 ,他的思想与张伯端的有诸多相同之处 ,是受张伯端思想影响的结果。本文认为 ,以儒为本 ,儒道融合 ,是周敦颐思想的特点
佛教心性论对张伯端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东佛教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思想   佛教   心性论   中国   张伯端  
描述: 张伯端是一位融摄儒、释、道的著名道教学者。他遗世的主要著作《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等,无一不反映出儒、释、道圆融的思想。本文仅就佛教心性论对张伯端思想的影响略述己见,以就教于方家。
金丹派南宗研究之新突破:评盖建民教授著《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丹道   内丹派   金丹派南宗   王重阳   全真教   中国传统文化   三大支柱   全真派   北宗   张伯端  
描述: 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它与儒、释二教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建构起中华民族的人文性格和价值取向。自东汉末年创立以来,道教就宗派纷呈、派别众多。南宋以降,金丹派开始出现“南宗”与“北宗”的分野。北宗指由王重阳所创立的全真派,而南宗则尊奉北宋张伯端的内丹学说,故又称为“紫阳派”。相对于北宗而言,有关南宗的学术研究亟待加强。盖建民教授新著《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道派、历
混元体:道教精气神整体论的逻辑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混元   玄关一窍   金丹四百字   精气神   炼精   上药三品   内丹   悟真篇   炼气化神   张伯端  
描述: 精气神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它广泛存在于儒释道中医等中国传统文化各家各派中,而且经历了从先秦到清末整个中国思想史的时间跨度,贯穿古代思想的始末。即使进入近现代以来,精气神论依然在发展之中,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本文拟从对混元体这一概念的考察入手,讨论道教关于精气神关系的思想,探索这一关系在中国道教哲学史上的发展脉络,试图揭示它所反映的人的整体观的理论内涵,并讨论其现代思想价值。一、“混元体”概念的提出在道教哲学中,把精气神看作一个整体来论述,始于汉代,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说:“三气共一,为神根也。一为精,一为神,一为气。此三者,共一位也,本天地人之气。神者受之于天,精者受之于地,气者受之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三者相助为治。故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王明编:《太平经合校》第728页,中华书局,1960年)这里立足于人的长寿而说精气神,人要长寿,需要“爱气尊神重精”。指出人的精、气、神“共一位”,是个统一的整体,它们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相与共为一道”、“相助为治”,这个统一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三气共一,为神根也”说的就是精气神三者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是“神根”,即人体的各种功能得以正...
道教名家张伯端的教育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宗教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悟真篇》   名家   道教史   经书   悟道   南宗   教育思想   张伯端  
描述: 张伯端((983-1082),字平叔,后改用成,号紫阳,浙江临海人。张伯端在道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南宗五祖之一。张伯端自幼熟读儒、释、道三教经书,对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以及悟道有深入的研究,是一位饱学有识之士。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悟真篇》、
略论宋元新道教的主要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王重阳   理论融合   道教   净明道   内丹理论   内丹修炼   全真道   三教融合   张伯端  
描述: 本文论述了宋元之际新道教的三大特征:一、下层化。指出了这一特征的历史必然,下层化的过程及这一过程前后期不同之处。二、在理论上对儒释的融合,及南北两大派在这一特征上的同与异;教内各派理论的相互吸纳。三、普遍注重内丹的修炼及南北派在内丹修炼上区别和同一。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