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两宋道教南宗文化交融的内涵、精神及现代价值--以张伯端和白玉蟾为中心
作者: 李玉用   来源: 天台山文化当代价值理论研讨会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文化交融   白玉蟾   张伯端  
描述: 唐末五代以降,儒佛道三教文化融合(融通)已然成为传统思想学术发展之大势,然究其精神实质,与之前的融合、交涉不相一致的是,心性成为三家共同的哲学追求和文化融合(融通)之基。这无论从时间节点还是从理论逻辑发展而言,都与中国传统哲学从本体论推进到心性论是一致的,尽管它们彼此对心性的理解和诠释并不一致。宋以后理学家们一再追溯自身的心性传统,然于其中,贡献最力的当属善于"治心"的佛教哲学;对于道教而言,其开放性的理论建构特色,使得在心性哲学的实现路径上,更多是吸收和改造佛禅的心性之学和儒家的心性理论。本文权以道教南宗祖师张伯端和实际创始人白玉蟾为中心,依据第一手文献和既有研究成果,尝试还原和"描述"道教南宗文化交融的建构努力;在此基础上,深入阐发其文化交融的内涵、精神及现代价值。
略论两宋时期道教南宗对儒佛思想的吸收与融会:以张伯端和白玉蟾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性论   白玉蟾   三教融合   张伯端  
描述: 两宋时期,道教南宗顺应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时代主潮,以道教为本位,积极吸收与融会儒佛思想,有力提升了道教内丹修炼的境界和两宋道教哲学的理论品质。文章以道教南宗代表性人物张伯端和白玉蟾为考察中心,深入其理论体系,尝试揭示道教南宗以心性论为旨趣、三教融合为主要特征的道教思想的新转向及影响。
儒、道之间:白玉蟾的诗词创作与心路历程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路历程   白玉蟾   诗词创作  
描述: 白玉蟾留存1000多首诗词作品,在历代高道中,是工于诗词创作的道士之一。这些诗词作品,大致来说,一部分为阐释丹道理论的道教诗歌,一部分是典型的"文人"作品,二者共同奠定了白玉蟾在道教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白玉蟾的道教诗词源自道教自身的"歌诗传统",而其"文人"作品,与白玉蟾弃儒从道经历和潜藏的士人心态有直接关系。研究白玉蟾的诗词作品,应从白玉蟾的身世出发,历史、多维地看待。
略论两宋时期道教南宗对儒佛思想的吸收与融会:以张伯端和白玉蟾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哲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性论   白玉蟾   三教融合   张伯端  
描述: 略论两宋时期道教南宗对儒佛思想的吸收与融会:以张伯端和白玉蟾为中心
白玉蟾交友考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教人物   道教史   白玉蟾  
描述: 南宋著名道教人物白玉蟾交往的朋友大致主要有五类:其一人数最多的是道士,其中他与道门弟子在福州建立了"靖"的道教组织,表明直到南宋白玉蟾时,金丹派南宗才有了自己的教团组织。其二是各级官吏,尤其是他与一些官职较高、地方世家大族的交往,对他建立道教"靖"组织,扩大社会影响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三儒士,其四是佛教僧侣,他与儒士、佛教僧侣的来往,说明他积极、自觉地贯通三教,融摄儒佛,以构建自己的道教理论体系。其五与风尘女子的交往,说明他并不主张在修道中完全禁欲,反映了他也有凡夫俗子的七情六欲。
唐宋时期的海南道教——兼论白玉蟾成长初期的信仰环境
作者: 暂无 来源: 老子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教   白玉蟾   南宗   海南  
描述: 唐宋时期,随着海南岛的经济开发和文化传播,道教文化逐渐成为海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两宋时代,海南道教已经呈现出较为兴盛的景象,主要表现为海南地区道教活动场所的不断扩建,专职道士人数的大量增多,道士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受道教影响的民间习俗的广泛流行。与此同时,在儒释道三教文化肇兴的背景下,宋代海南还诞生出一位心通三教的道门领袖——道教金丹派南宗五祖白玉蟾,形成了以黎母山为代表的道教名山和传播中心,体现了海南道教的发展兴盛及其对全国道教的影响力。
略论白玉蟾的道教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老子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教史   白玉蟾   道教思想  
描述: 南宋著名道教人物白玉蟾在道教金丹派南宗理论上的建树主要有6个方面:内丹三品、性命双修,逆之则圣、归根复命,长生久视、天地为一,五雷之法、斋醮传度,伏气餐霞、道法自然,贯通三教、涵摄儒佛。其特点是兼擅丹道与雷法,贯通道、儒、释三教,这是他被尊为两宋道教南宗第五祖的一个重要原因。
白玉蟾融通三教之内丹性命思想论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玉蟾   融通三教   内丹  
描述: 金丹派南宗第五祖白玉蟾以丹论名著于世,融通三教是其内丹性命思想的最突出特征之一。他援儒入道,摄禅融老,强调炼形以养神、明心见性以合道,究其实质是欲以道为本,融合三教思想于一炉,锻造出更为成熟圆融的内丹性命论。故其丹学呈现出圆熟、简要、通俗等特点,对后学影响深远,并对于南宗内丹学的实践与传播,以及南宗教派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论白玉蟾的“心隐”思想与“隐仙”人格
作者: 暂无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隐   白玉蟾   隐仙   人格  
描述: 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道教修为渗透在隐逸文化之中,形成了不同于"儒隐"之"道隐"风格。作为内丹修炼的手段,白玉蟾的"道隐"实质即为"心隐",在于追求对心无境,对境无心之无我境界。他的"隐仙"人格达到了道教信仰与至乐审美生活方式交融的生命境界。
白玉蟾与金丹派南宗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玉蟾   南宗   内丹理论  
描述: 文章主要讨论了在南宋时期道、禅、儒社会思想大融合的背景下,白玉蟾影响金丹派南宗的 若干因素,并以此透视白玉蟾的社会历史地位和他的思想。文章认为:由于白玉蟾的社会思 想和其内丹理论的紧密结合,摄融合和非意识形态的社会行为方式对金丹派南宗创建具有重 要作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