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之争
作者: 佟德志   来源: 人民论坛(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心性儒学   政治儒学  
描述: 人们对儒家思想的评论,并不仅仅限于对儒家自身的理解,还在于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西方价值。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与对话仍然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事实上,儒家学者很早就做过沟通儒家与社会主义的努力。更可行的一个切入路径可能在儒家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和合关系的建构。
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之争
作者: 佟德志   来源: 人民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心性儒学   政治儒学  
描述: 人们对儒家思想的评论,并不仅仅限于对儒家自身的理解,还在于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西方价值。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与对话仍然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事实上,儒家学者很早就做过沟通儒家与社会主义的努力。更可行的一个切入路径可能在儒家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和合关系的建构。
超越“内圣”与“外王”——建构面向公民社会的现代儒学第三系
作者: 汤彬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儒学第三系   心性儒学   公民社会   政治儒学  
描述: 本文认为近现代以来儒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形成两大派系,根据实现“外王”路径选择之不同可分为广义的心性儒学和广义的政治儒学,但这两种学说都具有一定的缺陷,并不是未来儒学发展的最佳选择。本文力图超越这两类儒学,从传统儒学的三重功能出发探求未来儒学演进之理想方向,经过排除与筛选,我们提出了符合传统与现实双重合理性的现代儒学第三系,即社会化的儒学。现代儒学第三系关注的焦点不局限于“内圣”与“外王”自身,而是以不断成长的公共领域为媒介,曲通“外王”,促成善政。我们认为,这才是儒学未来复兴之希望所在。
董仲舒对政治儒学发展的历史贡献及现代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衡水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性儒学   董仲舒   政治儒学  
描述: 儒学发展史上呈心性儒学和政治儒学两条脉胳,政治儒学在现代长期不被重视。董仲舒建立起了兼容百家的董 子政治儒学,为汉初解决了政治合法性问题,维护了封建政权统一和稳固;对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 作用;为大一统的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成功范式。董子在政治儒学理论上的创化和实践上的贡献,对创新发展 当代中国政治意识形态、改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的政治文明、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积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评估“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之争——兼论中国儒学的前途
作者: 刘悦笛   来源: 探索与争鸣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性儒学   内圣外王   政治儒学   大陆新儒家  
描述: 从古至今,儒学者始终在心性与政治之间、内圣与外王之间做调和,只是心性与政治的偏重不同。未来的中国儒学之路,先不考虑"政治儒学"的可能成功与否,但就反思"心性儒学"的未来可能性,也许从宋儒到现代新儒家的理路都难以走得通,而梁漱溟作为"最后一个儒家"却开启一条可能之路,值得后人沿着他的方向继续走下去。"心性儒学"早已在西方形而上学大势没落中失去价值,而且全球价值也不能如此向高处求,而应回到人类"情理结构"本身:从现实出发上,是道始于情;从生存高境上,乃孔颜乐处,也就是人与宇宙的和谐共振。这"执两""用中"才是
政治儒学与心性儒学的根基与歧异——对当代大陆儒学两个发展方向争论的评价
作者: 李洪卫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性儒学   理序   政治儒学   康有为   哲学  
描述: 保守主义的特征是对秩序的共同关注,特别凸显对一种理序状态的思考和设定,政治儒学和心性儒学都是20世纪中国保守主义的变种,前者偏重于秩序架构的理序状态而突出礼序,后者偏重于个体精神的理序而突出价值依托。政治儒学突出现实世界的人的经验的存在,因此强调人的不平等的事实,而心性儒学则基于人的先天道德意志的挺立强调人的先验平等的诉求。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到当下中国大陆新儒家的“康有为情节”其实有一定程度的错位。康有为虽然有今文经学的价值基础,但是他的个人思想的根基却是佛学和阳明心学,因此,他才有对平等的论证。另外,政
重检"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的区分——兼谈牟宗三的政治哲学
作者: 郑宗义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性儒学   政治哲学   政治儒学   牟宗三   大陆新儒家  
描述: 刚才听月惠的发言,她的视野比较宽广,但也有些关注点与我将要讲的相通,就是港台新儒家(或当代新儒家)跟大陆新儒家在研究取向上的差别.我的发言主要是希望促进双方的对话,澄清彼此之间的一些误解.现在大陆流行的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的区分,应该可追溯到二十年前蒋庆的《公羊学引论》(1995年出版)一书.
天人合德,以诚论性—论周敦颐对宋明心性儒学的破暗之功
作者: 暂无 来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性儒学   以诚论性   周敦颐   宇宙本体论   破暗  
描述: 周敦颐遗著甚少,却承源启流,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对宋明新儒学的发展具有破暗之功,具体表现为他熔铸佛道入儒,以太极立人极,建立儒家与佛教相抗衡的宇宙本体论,又以诚论性,贯通天道人道,开启了宋明心性儒学之新篇章。
儒学民本思想浅议
作者: 韩锴   来源: 2004年当代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心性儒学   政治儒学   中国儒学   民本思想   民主精神  
描述: 中国儒学有两大传统,一为政治儒学传统,一为心性儒学传统,心性儒学的最高境界为内圣,政治儒学的最高境界为外王,合而言之即内圣外王。内圣为体,是内在修养目标。外王为用,是外在用世目标。内圣的目标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以民本思想为内核,它是外王的准备性目标。外王的目标是兼济天下,且应该说外王的兼济天下是儒家的终极目标。儒学的外王依其本质而言就是施仁政于民,而仁的关键是爱民。由此可见民本主义思想是儒学的核心内容。本文拟就儒学民本思想发展的轮廓,蕴含的层次性内容和研究时应把握的关系谈点
谁之“思” 何种“位”——儒学“思不出其位”之中的“政治”与“心性”向度
作者: 陈立胜   来源: 宗教与哲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不出其位   心性儒学   存在的耻感   正位   政治儒学   不袭时位  
描述: “位”本即“中廷之左右”意义上的朝中之“位”,即“朝列之位”。作为“阶位”“职位”之“位”是“爵位”,作为天伦与人伦的“位”则是“伦常之位”,作为“居其所”之“位”“地位”,乃是生存论意义上的“素位”“时位”。礼法社会中的“朝列之位”“爵位”“伦常之位”“时位”均是饱含象征力量(symbolic power)的“意义空间”,是一“异质的空间”(heterogeneous space),这个“空间”因“时”而不断转换,故又表现出“异质的时间”(heterogeneous time)性质,“位”在根本上是制度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