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董仲舒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衡水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秋繁露     董仲舒  
描述: 《春秋繁露》一书中出现“”字多达67次,“”字在《春秋繁露》中的频繁出现体现了它在《春秋繁露》中的重要性。通过对“”的主要意思、主体、内容与目的以及方式等方面的逐步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春秋繁露》中董仲舒学术思想的了解。
孔子“兴观群怨”文艺思想浅述
作者: 阳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孔子    
描述: 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本文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兴、、群、怨”四者的内涵略陈管见。
晋祠中的祠庙寺观建筑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联系       融合   转化  
描述: 通过对晋祠中祠庙寺观的分析与研究,运用祠庙寺观的分类方法,探讨了晋祠从一座祭祀唐叔虞的祠堂演变成集儒、佛、道于一身,汇祠、庙、寺、为一体的古代建筑群的发展过程;总结出晋祠中的祠庙寺观是如何在各归其位的同时又互相联系、融合、转化,从而汇聚成为了今天晋祠与众不同的独特风貌。
中国的价值
作者: 韩震   章伟文   来源: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价值论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  
描述: 本书提出了中国人根据自身的历史、民族特点,走自己的路,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这种价值符合中国人的民族特点,也具有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本书从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入手,较系统地介绍了儒、墨、道家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流派的价值
明末儒家基督徒对传统天的重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廷筠   儒家基督徒     「畏天爱人」   王徵       人性论  
描述: 在明末天主教传入、对传统儒家天形成重大冲击的背景下,奉教儒 者从思考自身的问题出发,自觉反省儒学之得失,融会儒耶,重新诠释传统天 。明末儒家基督徒的问题意识,是以人性论和作为人性依据的天为主
武术文化: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
作者: 王亚明   崔同   孙德中   来源: 河南日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新闻
描述: 武术文化又称功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 ——徐光春$$博大精深远流长$$——中原武术文化的发展轨迹$$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河南是少林拳、陈氏太极拳、苌家拳、形意拳
全文:、孙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和氏太极拳等。$$陆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武术的所有流派,都是以地域文化为底蕴,从地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晚清以来,开封的查拳、猴拳、梅花
中国人学全书 2010最新版
作者: 曾国藩   刘邵   来源: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人才学   古代   中国  
描述: 人才,是事业的根本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沉淀了丰富的领导智慧,即“人治”和“治人”的智慧。本书收录历代名人的相人、鉴人之法,以刘邵的《人物志》和曾国藩的《冰鉴》为主,融汇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数字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等级   模数   奇偶   传统建筑   数文化   中国  
描述: 的数字想。文章即从“以多为贵”的等级、“象天法地”的奇偶、“和谐圆融”的宗教、“道器并重”的模数四个角度,系统梳理了建筑对数文化的解读,进而论证传统文化的滋养是中国建筑艺术的强大根基。
浅谈中国古代寺观壁画发展历史
作者: 暂无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古代   中国    
描述: 整体而言,中国寺观壁画的大势所趋和根本形态,自始至终,或是属于佛系的,或是归于道脉的,或是表现为佛道合流的。若就中国寺观壁画的演变和发展,秦以前是萌芽期,汉以后至唐以前是发育期和成长期,有唐一代则是辉煌期,宋元时代属于烂熟期,明代进入衰退期,清代便逐渐归入终结期了。
中国艺术精神 话题的提出及其转换 台港及海外新儒学的美学观照
作者: 孙琪   来源: 广州:世界图书广东出版公司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艺术理论   中国   艺术史   研究  
描述: 本书从唐君毅先生提出的“中国艺术精神”开始论述,分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多层面向进而深入分析其阐释的意义;继而,本书对涂复先生深入的研究进行了解读和探索,并一直延续到今日学界的研究和探索,并对“中国艺术精神”在世纪之交时发生的转向给出了结论。全书的主体框架分为三个部分:
< 1 2 ... 2505 2506 250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