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论《伤寒论》方每服汤量调整中体现的儒家中和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和   伤寒论   每服汤量   儒家  
描述: 生活的张仲景,如《伤寒论·序》中提到了“孔子云”等词,而“中和”思想更在《伤寒论》方剂的每服汤量中体现出来。通过调整其中差异来表现维持胃气受纳正常,达至人身气机通畅之和谐。儒家的“义”与《伤寒论》的每服汤量调整,两者皆是为求恰当好处,皆能体现对中和的追求。
对柯琴的《伤寒论翼》浅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中医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辨证论治   柯韵伯   伤寒来苏集   仲景   伤寒论   柯琴   内科杂病   伤寒六经   六经证治   柯氏  
描述: 心于仲景之书有年,著有《伤寒论注》四卷,《伤寒论翼》二卷,《伤寒附翼》二卷,合称《伤寒来苏集》.发仲景之精微,破诸家之偏见,堪为历代研究、注疏《伤寒论》中的佼佼者.本文仅就《伤寒论翼》作一简介,以窥柯氏研究《伤寒论》之一
浅述陈修园对《伤寒论》的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医论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修园   伤寒论研究  
描述: 》的研究各有不同 ,陈修园不仅是反错简、持旧论中最有影响的一家 ,而且对于《伤寒论》的应用采用分经审证一法 ,亦最有现实意义。其对《伤寒论》的研究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反对错简而维护旧论伤寒学者
伤寒论》在唐代失传了吗?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中医杂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伤寒论》   唐代   《辨伤寒》  
描述: 清代学者教导弟子常说:“欲免俗儒需读史。”历史如镜,可观得失,可知传承。每一学科都有每一学科自己的历史。《伤寒论》也有自己的传承历史。《伤寒论》是中医的灵魂,从事中医工作者无不把此书作为第一必读之书
宋本《伤寒论》刊行后流传演变简史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流传   文献考证   演变   宋本《伤寒论》版本  
描述: 宋本《伤寒论》指北宋治平二年 (1 0 65年 )刊雕之本 ,所据底本为荆南国末主高继冲所献 ,笔者对该本所据古本逐代进行洄溯与考证 ,成《高继冲本伤寒论所据古本溯源》一文 ;本文所考者为宋本既刻后
许叔微辨治伤寒证
作者: 暂无 来源: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伤寒九十论   辨证方法   寒证   许叔微   明表   脉迟   伤寒论   仲景方   伤寒百证歌   伤寒发微论  
描述: 宋代名医许叔微,年轻时因父母双亡,再加屡试不举,遂弃儒习医。他是宋代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对辨证施治理论多有阐述和补充,尤其对《伤寒论》研究最为透彻,一生著述颇丰,辑有《本事方》《伤寒发微论
略论吴瑞甫先生对新加坡中医事业的贡献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中医杂志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思   吴锡璜   中医事业   圣济总录   伤寒论   以字行   中西医学   吴瑞甫   《素问》   《灵枢》  
描述: 吴锡璜(1872~1952),字瑞甫,号黼货,以字行,福建同安县人。生于世代医家,少时习文,尝中举人,年弱冠,秉承庭训,弃儒从医,博览精思,上至《灵枢》、《素问》,《伤寒论》及清代名家著作,
试评《伤寒论后条辨》的学术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辨证施治   少阳经   三阴经   学术思想   阳明经   伤寒论后条辨   六经实质   太阳经   证候   学理论  
描述: 程应旄,字郊倩,生卒未详,安徽新安人,清代康熙年间之名医。他出身儒门,年幼聪慧,精于文学,后入医林,博学医书,故著作甚多,《伤寒论后条辨》(简称《后条辨》)是程氏流世的唯一著作。该书立足实践,对伤寒
张子和运用经方医案赏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中医杂志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寒   张氏   仲景   医案   伤寒论   运用   肝气郁   张子和   麻黄汤   汗出  
描述: 金代名医张子和在理论上遥承《内经》之旨,方药上则多取法于仲景之学.在《儒门事亲》的212则医案中,其运用《伤寒论》方剂者就有38案,占17.9%,现举赏数案,以飨同道。 (一)飧泄(卷六风形)赵某飧
汪莲石与《伤寒论汇注精华》考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医文献杂志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道人   医学史   张冥飞   伤寒论汇注精华   汪莲石   伊立勋  
描述: 清末民初沪上伤寒大家汪莲石编著的《伤寒论汇注精华》初刊于1920年。汪氏生平,史志记载甚少。本文通过对本书题署者、序跋者的查考与阐述,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本书的成书情况,以及汪氏生平与交游。本书原名
< 1 2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