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养性 道养身 佛养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粮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养心   中医理论   阴阳五行   养性   养生之道   养身   规律总结   中华文化  
描述: 中华文化的养生之道,是以传统国学和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总结得来。而儒、释(佛)、道三家是中华文化的三大支柱,我认为从儒释道视角来诠释养生文化,可以更顺畅地寻得养生之要义。
浅谈孙思邈的养生学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养生学   劳形   养性   孙思邈   食宜  
描述: 孙思邈的养生学说是儒、道、医相结合的产物 ,它由养性说、劳形说和食宜说三个基本方面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浅谈武当养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心养性   道家   生活环境   延缓衰老   庄子   道教   陶渊明   养生理论   清静   修心  
描述: 概括而言,道教养生理论道家养生思想以及老庄魏晋玄学,皆以人之自然天性为人之性,其实质即道的自然而然品格。他们所追求的精神生活,在性质上是柔的,在工夫上是静的,在方法上是清静无为、守一养性。儒、释、道
关注“优存”的赏美意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养心   畅生   养性   人生观照   自然观照   悟生   “优存”   养生  
描述: 由于看待主客体交融共生的模式不同,分别形成了养生、养性、养心的优存追求;而悟生与畅生的现照方式,则是中国古代美学的赏美之道。
穿越千年 芬芳依旧
作者: 暂无 来源: 旅游世界(旅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健功能   文化   和尚   中国茶   养性   历史   健康   哲学思想   禅师   精神  
描述: “人降于世,来也好,往也罢,似乎都与茶有着不解之缘。” 相传唐代有位得道的从埝禅师,常住赵州观音寺,人称“赵州和尚”。 一天,寺里来了个新和尚,去拜见禅师。 赵州和尚问:“你来过这里吗?” “来过。” “吃茶去。” 新和尚连忙改口:“没来过。” “吃茶去。”赵州和尚仍是这句话。 在一旁的院主不解,上前问:“怎么来过这里,叫他吃茶去,没来过这里,也叫他吃茶去?” 赵州和尚回答:“吃茶去。” 于是,“吃茶去”便成为千古禅林的法语。 这典故看似平淡无味,好像总在“吃茶去”上绕来绕去。其实,个中意蕴,颇耐人寻味。人降于世,来也好,往也罢,似乎都与茶有着不解之缘。 “不经意地一回眸,这片浸润着鲜活生命和灿烂文化的绿叶,已经飘过了数千年。” 的确,茶是很古老的东西。相传茶“发乎于神龙,闻于周鲁公,兴于唐,而盛于宋。” 茶最初是为药用,后来发展成为国饮。东汉《神龙·本草经》记载:“神龙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说的是公元前2737年的事,距今已有近5000年了。 茶不仅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也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文化,一种包容了儒、佛、道等多家哲学思想的文化。
中医养性观浅析
作者: 高文喜   罗权   俞承荣   邢鲁斌   张忠民   胡少炜   曾令启   徐杰   侯春华   来源: 湘鄂赣首届性与生殖健康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于健康与长寿的要求日益迫切,养性意识日益增强。养性,古代和现代对之有着各自的看法和释义,但总体来说,养性,即是对情欲房事的修养又包括道德、心理、情绪的熏陶。中医养性
养石即养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风大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养石即养性
古代修身养性医案评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医案   评析   修身养性  
描述: 修身养性是儒释道三家调节心身的独特方法。中医学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取得较好的疗效。通过对古代修身养性医案的客观分析,发掘、弘扬其合理内涵,充分发挥中医学防治心因和心身性疾病的优势。
论瑜珈的修身养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瑜珈   静态   修身养性  
描述: 瑜珈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静以修身,宁静才能够静思反省,修养身心,做人才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做到不受利诱,不受物惑。
养性 道养身 佛养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老年博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养性 道养身 佛养心
< 1 2 ... 27 28 2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