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关注“优存”的赏美意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养心   畅生   养性   人生观照   自然观照   悟生   “优存”   养生  
描述: 中国古代美学凝结着关注人格提升的生命意味。这种特征尤其表现在赏美观照与鉴赏)观念中。其基本视野是把对自然的现照当作人生现照,把自然界看作人的生命发展与完善即优存的源泉和动力;道、儒、禅三大美学流派由于看待主客体交融共生的模式不同,分别形成了养生、养性、养心的优存追求;而悟生与畅生的现照方式,则是中国古代美学的赏美之道。
儒道法治国方略与汉初政治
作者: 暂无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邦   王道政治   楚汉战争   汉初   政治主张   华夏文化   政治实践   统治阶级   十三年   秦王朝  
描述: 儒、道、法三大学派的政治主张截然不同,治国理民之术大相径庭。然而,三家的治方略在汉初七十余年的政治实践中,却都占据重要的地位。这说明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在治上还不成熟,尚未确立统一的制定政策的指导理论。
梁启超人生哲学思想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梁启超   信仰   人生哲学思想   安人   五蕴   宗教情绪   无我   儒家   佛经  
描述: 一、人生哲学的思想基础梁启超说:“我自己的人生观,可以说是从佛经及儒书中领略得来。”“孔佛的精神又有许多变为我的一部分”。①这说明他的人生哲学是建立在释伽莲座和孔门阶石之上的。儒家立足人生,表现为“修己安人”、“内圣外王”,自强不息的入世精神和参政意识。而佛教却以人生为苦,主张断惑、绝欲和解脱,这种人生价值取向和道德价值判断与儒家是格格不入的。但二者重人事、轻天道的倾向却不谋而合,这便是它们共同构成梁启超人生哲学基石的重要前提。儒家的人生态度自不必说,而佛教的全部理论则是以人生的逼迫性,即人生皆若为基础的。它认为生是苦,老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更是苦。爱有别离苦,憎有相会苦,五蕴盛则执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