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王维山水诗之生机证悟
作者: 暂无 来源: 创作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维   生机证悟   山水诗  
描述: 王维的山水诗之所以能在中国文学史上保持其生命力,不仅在于诗人的山水描写本身,更在于诗人通过其生命实践而产生并体现在诗歌中的生生不息的生机证悟。这种生机证悟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自然景观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体悟;其次,自然山水的幽静闲适触发了诗人禅意的生存信仰;第三,自然生态万物共荣、和谐共序的生存基调体现了诗人天人合一的生态精神。本文认为王维山水诗中生机证悟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盛唐时代特有的社会、文化、文学、生态和政治基础,诗人个人曲折的生平经历和高超的艺术能力,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交互影响以及诗人对自然山水的自觉观照。
谈李渔创作的商品化价值取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品化   李渔   创作   价值取向  
描述: 由儒而商的生活转轨,使李渔的创作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大众化的题材选择、通俗化的创作手段、商业化的运作方式,使其创作活动具有明显的商品化价值取向。
苏轼及其散文创作
作者: 暂无 来源: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散文   创作   苏轼  
描述: 苏轼一生悲剧,卷入政治漩涡中,因才遭忌,因忠而遭害。他通晓儒、道、释文化,学养厚实,因而在散文理论方面提出了卓越的主张。他虽一生坎坷,但不弃忠贞正义,一副傲骨坦然于天地。高尚的人品决定了他的散文多切实之论,多浩荡空灵之气,多幻化奇谲之变
苏轼及其散文创作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散文   创作   苏轼  
描述: 苏轼一生悲剧,卷入政治漩涡中,因才遭忌,因忠而遭害。他通晓儒、道、释文化,学养厚实,因而在散文理论方面提出了卓越的主张。他虽一生坎坷,但不弃忠贞正义,一副傲骨坦然于天地。高尚的人品决定了他的散文多切实之论,多浩荡空灵之气,多幻化奇谲之变。
浅谈艺术的精神品格与陶艺创作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格   陶瓷   艺术精神   创作  
描述: 问题的实质所在。然而艺术是艺术家心灵的产物,其真正的美学魅力,也在于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与客体世界交互作用时的力度与强度。因此,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陶艺创作更是一种生命中精神品格的体现。
徐干儒学文艺观与创作关系述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徐干   创作   儒学文艺观  
描述: 徐干具有鲜明的儒学文艺观,具体体现在注重个人创造的艺德观、以言为贵、言为德藻的重言观、以立志为先、博达中正的才学观等三个方面。它们是徐干自身儒家人格的集中反映,又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为考察魏晋之际儒风与文风的交融互动关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美学视角下的昭通文学创作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   昭通文学   创作  
描述: “儒”与“道”是中国美学的文化基因,儒家美学强调的是现实的人文关怀,蕴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道家美学具有一种超越飘逸的“妙”的情感体验,蕴含着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但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他们的文学价值取向都从人自身的角度出发,大文学和艺术看作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论儒、释、道美学思想对唐代诗歌创作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代诗人   儒释道美学思想   影响   创作  
描述: 儒释道美学思想在唐代彼此融合且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征,深刻影响了唐代诗人的思想及其诗歌创作,文章就儒家、释家、道家的美学思想对唐代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从审美文化的视野解读唐代诗人的心态和唐诗辉煌的艺术成就。
浅谈紫砂壶艺“松竹梅壶”造型的创作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紫砂   松竹梅   创作  
描述: 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唐、宋开始便被世人并称为“岁寒三友”.无论是在文学、绘画还是其他艺术领域,松、竹、梅都极具东方审美神韵,它们特殊的生物形态以及儒、释、道精神,使它们成为了东方艺术的鲜明象征.而在紫砂艺术中,松、竹、梅题材的艺术作品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里缤纷繁华,屡有新意出彩之作,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讨.
儒释道思想对唐朝诗人李绅创作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朝   创作   儒释道思想   诗人李绅  
描述: "[1]。道教在唐代得到特别的崇重,带上了"御用宗教"的性质。许多帝王亲自求仙、炼丹,极大地提高了道教和道士们的社会地位,扩大了道教的影响,鼓起社会上下崇重道教的潮流。在这种社会气氛下,文人们必然会
< 1 2 ... 239 240 24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