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道性命相贯通”——论中国古代哲学的二维结构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天道   道德形上学   道德性  
描述: 中国古代哲学自先秦发展至今,已形成为一独特的意义系统。这一意义系统主要由两股气质来支撑:一是深沉、饱满、探求生命意义的儒家,二是超拔、洒脱、追求自然价值的道家。儒、道之共性,乃汤一介所谓之“内在超越
儒教天道
作者: 石磊   来源: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天道   ru   jia   dao   tian   中国   研究   儒家  
描述: 天道观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儒教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什么是天道?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中国哲学著作,都认为天道就是自然规律。本辑将通过文献资料向当代的读者说明,中国古代的天道,就是天之道,上天之道
先秦儒道天道观异同探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道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描述: 同一时代不同哲学思想体系的语言有相同、相通之处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但是,根本不同的思想体系的差异必然表现为其基本范畴的选择、创设和内涵的差别,这样在结果上才呈现为归旨不同的思想体系."天"、"道"、"天道"在儒、道思想中都是重要的概念,儒、道思想的分歧与"天"、"道"、"天道"内涵的差别是相呼应的.
儒家的“天道”与“无为”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道   无为   儒家  
描述: "道"是儒、道、法思考"无为"的重心所在,从《礼记》的微观语境看来,其"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的陈述表明,儒家的"无为"话语并非只关注"人道",而蕴含"天道"意涵。
论《论语》之“性与天道”及当今儒学的走向
作者: 王霞   季秋轩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道   践履     诠释  
描述: “性与天道”一词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之言,虽然在《论语》中仅出现一次,但是后世学者对此却聚讼纷纭。爬梳从汉至宋对子贡之语的注疏,可显见先贤们对性与天道的诠释和追问皆有其时代特点。同时,在这历史
天道·政道·人道——从刘勰、韩愈、章学诚的《原道》的比较中看儒“道”的流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道     人道   政道  
描述: 本文对刘勰的《原道》、韩愈的《原道》和章学诚的《原道》中“道”的各自内涵进行了探讨 ,并把它们界定为“天道”、“政道”和“人道” ,随后以之为出发点 ,分析了“道”在儒家思想史上的意义流变。
拳道即天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武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天道   生化反应   物质   地形变化   高科技   阳光   万物  
描述: 一、天道以阳光和热量创造了万物和生命,也创造了“阴阳”学说 可以说,一切高科技和艺术的成果.也都是阳光和温度直接和间接的作用。儒曰“天理即良知”,即是此理。阳光随地形变化而产生温差,温差产生动力.而推动所有物质的流动,譬如水和风。物质的流动产生信息的交换和生化反应,这是万物和生命创生的过程。
论后现代生态理念与中国传统“天道自然观”的内在相谐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鄱阳湖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道自然观     生态理念   后现代  
描述: 早期即有的天道自然观之归真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后现代思想家还十分强调人类生活基本关系的非强制性,"非强制性"关系与天道自然观的无为之道及其和谐精神有高度的相谐性。后现代的"生态智慧"与天道自然观的"见素抱朴"亦有内在逻辑的相通之处;而其与老庄更为相同的一点,就在把"根"的重要性强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名教出于自然”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名教   自然   王弼  
描述: 名教与自然之辩是魏晋时期政治伦理的一个中心问题,它源自汉末士人中普遍发生的儒学信念危机。王弼从以无为本、崇本举末的本体论出发,得出名教出于自然的结论。他否定了汉代以仁义为本的观念,儒道兼综,以道统儒
谭嗣同对儒家“天道—人伦”秩序的重塑——基督教对谭嗣同《仁学》“天”概念的建构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   《仁学》   基督教   谭嗣同  
描述: 中国传统儒、道"天"概念或为自然之天、人格之天,或为义理之天;谭嗣同受基督教之"天"(上帝)及神伦观念的影响,改造了传统"天"概念,将其作为阐发《仁学》平等观的形上根据;并效法基督教"神道-人伦"理路,提出"天统"、"称天"说,批判封建专制政治和传统纲常名教,以平等理念重塑儒家"天道—人伦"秩序。
< 1 2 ... 1424 1425 142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