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经堂教育课程设置的变革与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堂教育   伊斯兰教文化   课程设置   相结合   中国穆斯林   培养   相适应   清真寺   伊斯兰文化   健康发展  
描述: 一、经堂教育内涵及目标 在明朝末年时期,陕西人胡登洲(1522年—1597年)在家中开学教授《古兰经》,招收经生培养经师。由于穆斯林学子前来求学者较多,后来演变成了在清真寺内进行教学,符合我国穆斯林实际需求的经堂教育。 经堂教育也叫寺院教育,是指穆斯林在清真寺里办学,招收穆斯林子弟,延聘阿訇(经堂教育的教师)讲习伊斯兰教经典,传授教义、教法,普及宗教知识和培养教职人员的一种教育制度①。 伊斯兰教教“育以宙为书本,以社会为学校,以综合教育为内容②”,以培养“代治者”(代治者是指培养代替安拉统治现实生活的使者)为目标。经堂教育不仅要向经生传授宗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生活能力。伊斯兰文化培养出来的理想角色是“白天的斗士,夜间的修士”,其人生目标是:“成为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奉真主的旨意,管理好这个世界,建设好这个世界”③。所以伊斯兰教教育的目标,概言之就是培养代安拉管理和建设这个世界的人才。 明末清初时期,张中、马注、刘智、马联元等大批汉文译著大师,以促进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社会文化相适应为宗旨而开展的“用儒文传西学”、“以儒诠经”④的翻译、诠释活动,促进伊斯兰教文化在我国的发展传播,使经堂教育逐渐走向成熟。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