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的洒脱
作者: 周国平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字   孔子思想   乘桴浮于海   二重   儒家文化   君子不器   文论家   言必信   难得糊涂   为己  
描述: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音乐情结刍议
作者: 赵斌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精髓   音乐情节  
描述: 众多周知,孔子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温良恭俭让"的品格修养,都是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璀璨夺目的瑰宝。就文献记载来看,在日常生活中,孔子也兴趣广泛,尤其对音乐有着颇深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
孔子之“礼”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杜晓宇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价值  
描述: 《论语·学而》中提出的“礼之用,和为贵”,即是说礼文化的作用贵在和谐,这正高度概括了中国之“礼”内在的根本的精神。“礼”不是孔子始创,但孔子丰富和发展了“礼”的内涵,对中华文明的传承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可以说,孔子之“礼”是中国之“礼”的重中之重。
论孔子“述而不作”的创作观
作者: 王凯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述而不作   老彭   好古  
描述: 本文引述钱穆和李泽厚两先生关于对“述而不作”一章的不同译文,从比较译文的差异着手,取两家观点,借以清晰地论述孔子的创作观。孔子所言“述而不作”并非“不要作”,而是“要学古”、“要阐古”、“要新作”。
从《诗经》看孔子“明述实作”
作者: 李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诗经》    
描述: “述而不作”古典诠释学命题的提出为中国古典诠释学之肇始,乃孔子的自谦之词,表明自己只传述与遵循先王之道,而不自创立发明的客观立场。然而,与此宣称吊诡的是孔子又因“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一实践行为兴作而起。从孔子治《诗经》的策略入手,可以见出孔子根据自己厘定的“取可施与礼义”标准把“古者诗有三千余篇”的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百科的彼《诗经》删至“三百五篇”的“思无邪”的此《诗经》,潜在的策动着“明述实作”的话语实践。
从中阿间“孔子”的翻译看翻译的归化
作者: 陈艺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阿翻译   君子   归化  
描述: 归化翻译是翻译过程中的常用策略,使用得当,可以减少译入语读者的“异味感”,否则会导致文章的不伦不类,那么什么是归化?归化又有哪些要求?我们今天就由中阿间“君子”的翻译来看看翻译的归化。
从《论语》探究教育家孔子的“君子”标准
作者: 杨彦科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标准   孔子   《论语》   君子  
描述: 《论语》是统领儒家思想的扛鼎之作,其中所阐述的"君子"标准一直是历代圣贤追求的最高境界,已经在千百年的文化传承中深深的沉淀在我们的民族意识和行为规范里,至今依然对我们进行人格教育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本文从《论语》中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入手,力求探究教育家孔子心目中"君子"的四大标准:基本标准、核心标准、做事标准和做人标准。
试论孔子仁美思想中的中庸之美与悲壮之美
作者: 赵有岩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壮之美   仁美思想   孔子   中庸之美  
描述: 孔子的仁美思想讲求的是一种超越性的博爱的生命之美,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精神基础。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解读孔子的仁美思想,首先体现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之美;其次,体现为崇高的悲壮之美。
从《列子》寓言的教益性看《列子》接受史中的儒学化特征
作者: 程方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接受史   寓言   《列子》   教益   儒学  
描述: 《列子》是一座寓言的宝库,它保存了大量精湛的寓言,其中很多脍炙人口并流传至今,对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以启迪和教育。本文从《列子》寓言的教益性入手,并联系历代《列子》接受史中的儒学化特征,力求发掘《列子》作为道家论著范畴之外的思想价值。
由《战国策》的接受史解读古代儒学思想的发展
作者: 刘卫华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接受史   《战国策》   儒学  
描述: 自从刘向编订《战国策》以来,各代对其理解不同,褒者认为其“繁词瑰辩,烂言盈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而贬之者则认为其有剧毒,应以儒学为之去毒。按照现代阐释学的观点,理解是在时间中发生的历史性行为。对《战国策》的理解的差异正见出其背景文化之一——儒学的思想变迁。本文以《战国策》的接受史为切入点,解读古代儒学思想的发展变迁。
< 1 2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