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儒释融合中的宋代士人与诗僧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僧   士人   融合  
描述: 宋代在以儒学为主导的背景下,出现了儒与释趋同的态势。宋代的士人与僧人,不但在思想上相互靠拢,而且在身份上,也趋于模糊化。一方面,是士人谈佛名理,亲践佛行;另一方面,是僧人世俗化特征愈加明显,并出现了大量与士大夫过从酬唱的诗僧。从过去遗留的历史片断中,我们或许能够窥见儒与佛交融的具体形态和社会对佛教的接受过程。
陶渊明亲情诗文及其思想渊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亲情  
描述: 陶渊明表现父子和手足之情的诗文,充分表明他对人伦亲情的依恋,这成为他归隐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亲情诗文是诗人深受儒学熏陶的产物,具体表现为对《诗经》和《论语》等经典的接受。此外,还融入了道家自然率真、委运任化等思想。
论王鼎钧散文的精神品格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鼎钧散文   “鸡尾酒”式信仰   精神底色   儒家文化  
描述: 王鼎钧是闻名海内外的散文大家,睿智深刻的思想是其散文的独特魅力所在。王鼎钧的思想虽然儒释道耶俱存,但积极入世的儒家文化是其思想底色。儒文化对于王鼎钧的影响在入世——用世的精神取向、仁爱思想、民本思想、对文学的热爱等四个方面显现在其散文创作中。
儒道释的结晶与升华——论苏轼旷达的人格境界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旷达   儒道释   人格   苏轼  
描述: 由儒而道,由道至释,苏轼深得儒道释三教之真味,熔三教于一炉,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旷达人格,黄州之贬是推动苏轼旷达人格最终定型的契机,乐天、闲适、心安是苏轼旷达人格的具体表现。
论白居易的礼乐文教观——以《策林》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乐文教观   《策林》   白居易  
描述: 白居易在《策林》中,提出了一系列旨在突出礼乐文教功能、加强文风世风建设的主张,即体旨达情、经世致用,斥异崇儒、禁释正心,礼乐相济、去饰重实,存正抑邪、厚生利人,文存炯戒、词通讽谕。白居易的礼乐文教观是其儒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并对其诗学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灵与心的上下求索——《天路历程》与《西游记》的精神旨归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心   救赎   灵魂   自悟  
描述: 《天路历程》以梦幻的形式设计与描绘了人类在生命的历程中通向天国的道路;《西游记》也以神怪的形式,描绘了孙悟空师徒四人历尽艰难到西天取经的历程。然而,《天路历程》解读的是基督教教义中信仰及灵魂救赎的思想,《西游记》表现的是儒释道人心自悟的观念。东西方这两部寻求通向天国之路的小说,分别以灵魂和人心为旨归,体现了基督教文化体系与儒释道文化体系之下对灵与心的不同追求,形象地阐释了东西方两种完全不同的宗教和文化。
陶渊明与和谐人格境界的审美维度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审美维度   和谐人格境界  
描述: 和谐,是中国文化审美视野中的基本思想之一。和谐思想,自孔子以下,已经建构起一种人类生活的原则体系,一种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人生境界。陶渊明对儒、道、玄、佛、侠思想精髓兼容并包的汲取,是最得其要义的,表现为对和谐人格与和谐生命境界的孜孜以求。其审美维度包括田园诗主题、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生命意识、诗歌审美观照过程、桃花源理想与博爱情怀。
试论陆机的人格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陆机   特征   人格  
描述: 审视陆机的人生,可以看到其人格极为复杂多重。一方面他是那样的高傲自负,慷慨任气,另一方面又是那样自卑畏怯,谨小慎微;一方面他是那样志向远大,欲匡世难,另一方面却渴望精神超越、自由适性;一方面他尊儒忠义、耿直清厉;另一方面又攀附权贵、通达机变;一方面他宽容儒雅、举贤授能,另一方面又气量狭小,矜夸逞才。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