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慎言不苟:论儒释道的语言传播理论之儒家篇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传播理论   儒家   慎言不苟  
描述: "慎言"观是孔子最核心的语言传播理论,其"慎言不苟"的语言传播理论,是建立在其"名正言顺"的语言哲学基础上的。讷言敏行和谨言慎行是儒家语言传播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孔子一生历尽沧桑之后的经验之谈,更是孔子对于世人的肺腑之言。孔子的"慎言"观对中国古代的语言传播理论影响深远,对后世人们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也有久远的影响。慎言不苟、修辞立诚早已构成中国人的集体语言意识。
唐君毅论儒家事业的内涵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君毅   儒家事业  
描述: 唐先生认为,"儒家"是"儒学"、"儒德"、"儒教"的统一体,是"信"、"德"、"慧"的三位一体.用现代术语说,儒家是哲学、道德、宗教三者合一的综合性事业.
儒道“游”说之不同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区别  
描述: 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在“游”说中具有各自的哲理特点,庄子提出“游物说”,孔子提出“游艺说”;庄子的游是逍遥的游,而孔子的游是规定的游;孟子的游是有心的游,而庄子的游却是无心的游;孔子的游有时空限定,而庄子的游却无时空限制;庄子的游是不言道德而自然合乎道德的超道德的自由“游”,而孔子的游却是游于人间艺术中来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水准的规范“游”。
浅谈莫高窟第432窟胁侍菩萨与佛教造像的汉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化   莫高窟   佛教艺术  
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艺术造像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这个时期的佛教艺术经历了从西域模式向中原模式的转化,在图像的转变中体现了佛教的汉化过程。敦煌莫高窟地处西域与中原的交接地带,它的佛教造像的汉化过程在这个时期具有典型意义。本文以432窟胁侍菩萨为例,从时代背景,图像演变过程和佛、儒、道合流的文化趋势讨论了莫高窟汉装菩萨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后家族时代”浙江祠堂建筑文化场域内涵刍议
作者: 陈凌广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浙江祠堂   内涵   “后家族时代”   建筑文化   场域  
描述: 以"文献、现象、艺术"三者并重的学术研究思路,重点结合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现存实物案例联系文献研究,从历史学和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南孔儒学"的兴盛,研究祠堂文化的思想传播渠道;从区域内商帮文化的传播途径探究祠堂发展演变的脉络基础;以"后家族时代"的现实背景,揭示浙江祠堂建筑文化场域的内涵特点,反思浙江祠堂建筑文化在艺术社会学观念下的"场域"概念,综合分析浙江祠堂发展状况、营造机制和装饰工艺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