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从佛教艺术的传入看中外艺术交流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外艺术交流   三教合流   佛教艺术  
描述: 异质艺术的交流在彼此极力彰显自我个性的同时,又不断汲取和融合对方的精神、观点和表现语言,从而促进自身变革,实现自我的超越与更新。中外艺术交流始于佛教艺术的传播,佛教艺术的传入使中国艺术形成了儒、道、释三教合流的汉文化特点,给中国民族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注入了新的成份。对佛教艺术的融合过程是一个双向交流的结果,不仅需要外来艺术为适应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结构作适当调整,同时还需要中国传统审美心理结构为适应外来艺术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而有所改变,这种双向式的互动与调整是中外艺术得以融合的根本基础。
从《睒子经变》看佛教艺术中的孝道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敦煌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睒子经变   佛教艺术   孝道思想  
描述: 本文从《 子经变》的产生和发展,论述了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之间既斗争又吸收的经历和佛教艺术中忠君孝道思想的发展。
浅谈莫高窟第432窟胁侍菩萨与佛教造像的汉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化   莫高窟   佛教艺术  
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艺术造像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这个时期的佛教艺术经历了从西域模式向中原模式的转化,在图像的转变中体现了佛教的汉化过程。敦煌莫高窟地处西域与中原的交接地带,它的佛教造像的汉化过程在这个时期具有典型意义。本文以432窟胁侍菩萨为例,从时代背景,图像演变过程和佛、儒、道合流的文化趋势讨论了莫高窟汉装菩萨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儒学语境下元罗汉图的艺术语言
作者: 华传斌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语言   罗汉图   元代   佛教艺术   儒学  
描述: 罗汉像作为外来文化,在中原文化圈自东汉以来不断得被汉文化所改造,在元朝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贯休和赵孟頫罗汉图绘画,试图寻找罗汉的绘画语言特点与元代儒学思想的相关性,同时也通过对元代蒙古族的思想文化体系的解析,挖掘儒学对于罗汉图的绘画语言和画家内心世界的影响。
浅谈佛教艺术的中国化进程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门石窟   中国历史   中国   敦煌莫高窟   发源地   麦积山   佛教艺术  
描述: 一、佛教艺术的中国化进程即儒、释、道三种思想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进程佛教艺术主要浓缩在雕塑与壁画中,中国是世界上保存佛教雕塑与壁画最为丰富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四大石
藏传佛像玉雕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黄金珠宝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艺术   佛教文化   玉雕艺术   组成部分   佛教艺术   佛像  
描述: 从西汉起,佛教传入中国,随着历史的发展,佛教文化影响的加深,佛教成为了与中国本土儒、道并列的一种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佛教文化及其衍生出来的佛教艺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像造型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瑰宝的长河里留下极具厚重的一笔。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在中国大地上,石窟、壁画、佛像、佛塔等佛教艺术题材,充分展示了古人的智慧。
大足石刻观音造像的璎珞造型形态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宝顶山   形态研究   世界遗产委员会   北山摩崖石刻   佛教艺术   道教造像   唐景福   佛教造像   东方艺术   石窟造像  
描述:1日在摩洛哥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现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突出,并且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为特色,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是中国佛教艺术的一个高峰点。
古代雕刻艺术宝库: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城   北魏   石窟艺术   历史文化名城   云冈石窟   艺术宝库   山西大同   历史文化遗存   佛教艺术   雕刻艺术  
描述: 山西大同作为国务院首批批准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北魏建都(当时称平城)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大同现仍保存着丰厚的古都历史文化遗存,体现着皇城气象。有体现北魏宫城文化的平城遗址;有体现北魏礼制文化的明堂遗址;有体现北魏皇帝皇后陵寝文化的北魏金陵、方山文明太后陵;有体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北魏遗存北岳恒山悬空寺;更有体现佛教政治化、本土化,体现中外文化、汉夷文化相融合,体现北魏
中国对日本绘画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弥生时代   朝鲜半岛   西方美术   日本文化   大和绘   中国画   中国绘画   佛教艺术   日本绘画  
描述: 日本的美术受汉文化体系影响,与中国的“儒”和“禅”的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一点,是被日本的思想界和学术界所肯定的。 史书记载,在汉、魏时期,我国与弥生时代的日本通使纳贡,汉字从此传入日本;6世纪初,佛教艺术经朝鲜传入日本,此后中日文化交流不断,在日本美术的各个领域,“唐风”十分盛行。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西方的文化又大量注入日本,这种东西文化的注入和吸收,使日本文化得益匪浅,因此,吸收、消化外来文化,是日本美术的主要特征。
敦煌北朝石窟中的南朝艺术之风(摘要)
作者: 暂无 来源: 敦煌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域   壁画   北魏   佛教信仰   敦煌莫高窟   佛教艺术   炳灵寺石窟   文化中心   佛像   佛陀  
描述: 中国佛教艺术萌发于东汉晚期,西晋八王之乱,南北分裂,传统的汉文化中心南移,于是佛教艺术分为两系。南朝佛教艺术继承汉代和三国吴地文化传统,东晋时即初具规模,宋、齐间得到发展,梁时最为繁荣。常见佛像与神仙、儒圣合壁。这反映了中国佛徒的黄老神仙和尊儒思想奉祀佛陀的观念。造像的魏晋玄学为艺术美的准则。以“秀骨清像”、潇洒超脱为佛陀之“好相”,技法承袭汉画之传统,造型线条笔力顿挫,一点一拂,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