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后家族时代”浙江祠堂建筑文化场域内涵刍议
作者: 陈凌广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浙江祠堂   内涵   “后家族时代”   建筑文化   场域  
描述: 以"文献、现象、艺术"三者并重的学术研究思路,重点结合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现存实物案例联系文献研究,从历史学和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南孔儒学"的兴盛,研究祠堂文化的思想传播渠道;从区域内商帮文化的传播途径探究祠堂发展演变的脉络基础;以"后家族时代"的现实背景,揭示浙江祠堂建筑文化场域的内涵特点,反思浙江祠堂建筑文化在艺术社会学观念下的"场域"概念,综合分析浙江祠堂发展状况、营造机制和装饰工艺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儒道佛”·“生活世界”与其相关的“意义治疗”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治疗     道德       空无   意识   心性   场域  
描述: 文章旨在阐明"儒、道、佛"三教所涵之心性义理,试图如其生活世界,而做一展开运用,因之而豁显其相关的意义治疗学思维。首先,笔者阐述了撰写《中国宗教与意义治疗》的因缘,并借此表达了对于教育学、心理学之追求本土化的意愿。之后,文章概括的指出儒家所重在"孝悌人伦、仁义为教、道德创生",道家之所重在"尊道贵德、慈俭虚靜、自然无为",佛家之所重在"悲智双运、涅槃寂静、缘起性空"。进一步言之,儒家重在"仁",他著重人伦教化的落实,并开启主体的自觉性,是"我,就在这里"。道家重在"慈",他开启了自然天地的奥蕴,并点示了场域的和谐性,是"我,归返天地"。佛教重在"悲",他深化了意识层次的分析,并廓清了意识的透明性,是"我,当下空无"。之后,文章对于心性之学所可能展开的心灵意识之诠释做了大略之理釐清,并因而对于"道、德、理、性、气、情"及"志、意、心、念、识、欲"等做了话语的转化,试图呼吁本土心理学的辅道学之可能。
「心性之学」在教育上的运用--从《中国宗教与意义治疗》说起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学与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治疗     道德       空无   意识   心性   场域  
描述: 一、前言:从《中国宗教与意义治疗》说起二、「心性之学」:做为「儒」、「道」、「佛」的异同与融通儒家:孝悌人伦、仁义为教、道德创生(仁)道家:尊道贵德、慈俭虚静、自然无为(慈)佛家:悲智双运、涅盘寂静、缘起性空(悲)三、「儒、道、佛」与「意义治疗」儒家提出了人伦教化的落实,并强调了主体的自觉性:「我,就在这里」。道家开启了自然天地的奥蕴,并点示了场域的和谐性:「我,归返天地」。佛教深化了意识层次的分析,并廓清了意识的透明性:「我,当下空无」。四、心性之学所可能展开的心灵意识诠释:道:总体之根源 志:心意之定主德:内在之本性 意:心灵之指向理:客观之法则 心:心识之灵动性:实存之根本 念:指向而涉着於物气:生命之动息 识:涉着而了别分明情:心意之感通 欲:涉着而贪取占有五、结语:迈向本土心理学的辅导学之可能
绍尧-悔之-逍遥论述栎社首任社长赖悔之之思想情怀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文学志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命悲歌   Spirits   Qu   儒家本怀   sadness   setting   绍述尧舜   elders   Confucius   将无同   酬唱   Confu   Xiao   and   meaning   of   Sorrow   Zhuang   Poetry   Li   屈骚幽怨   wu   逍遥诗草   sao   thoughts   in   yao   yuan's   Three   场域   zi   文学治疗   the   庄子精神   "Jiang   创社三老   tong"   Society   栎社  
描述: 於亂世,內心之矛盾。因而細讀其詩作,析分其情懷為:一、儒家本懷,又分爲二:1、自咏、酬答以寄慨,如〈秋懷〉之一,2、遊覽託物以興懷,如〈遊八堡圳水源感作〉等;二、屈騷幽怨,又分為三:1、詠懷訴時命之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