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幽默流宕溯先秦,道儒精魂启新风:老庄孔孟幽默艺术的现代省思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庄孔孟   真幽默   现代省思   韧幽默   大幽默  
描述: 老庄孔孟幽默艺术是经过知识的陶镕的大幽默,是彰显率真的品格的真幽默,是推动志向笃守的韧幽默。在当代现实存在的公共焦虑与信仰缺失等问题的情况下,远溯先秦道儒幽默艺术对开启当今幽默处世的生存范式有重要意义。
善恶报应信仰的产生与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善恶报应   形成   因果   承负   发展  
描述: 善恶报应观念是一种信仰习俗。善恶报应观念的渊源极早,远在道教形成和佛教传入中土之前。善恶报应信仰是一个融合着儒、释、道三教思想的混合体,善恶、因果、承负等思想对于古代民众的心理和生活产生了普遍而深刻的影响,从而促成了善恶报应信仰的形成和广泛传播。
践行人伦 学为君子:儒家人学思想管窥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伦   儒家   君子  
描述: 在儒家看来,人伦规范源于天道。儒家的人学思想主旨就是以天命的人伦为依据,以践行人伦,并使人伦关系达到"中和"作为人生的最高成就。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即是儒家推崇的理想人格的典范——君子。
《红王妃》中的文化二元对立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纲五常   儒教文化   《红王妃》   希腊精神   善的精神  
描述: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2004年的作品《红王妃》中的“古代”部分以显性的方式将18世纪朝鲜王宫中各色人物的悲剧归因于当时社会对封建儒教文化的恪守,“现代”部分则以隐性的方式暗示了希腊精神的回归,特别是“善”的精神不仅是“古代”和“现代”两部分主人公的共通之处,更是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人类和谐发展的基础。但作者对希腊精神的彰显和对儒教伦理的贬斥形成的“抑儒扬希”二元对立映现出作者对中国儒教文化核心思想缺乏了解。
民间信仰仪式:村落社区文化的传承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征   传承社区文化   仪式元素   民间信仰  
描述: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村"在固定的时间所举行的民间信仰活动有固定的仪式,其中既包含了丰富的儒释道元素,又体现出民间信仰的民间性、现实性和多元整合性的特征。通过这种定期举行的仪式活动,实现了民间信仰的再造与重申,能够教人为善,惩奸除恶,产生较强的引导和教化作用,增强社区团结和文化认同,延续并传承优秀的村落社区文化。
民问信仰仪式:村落社区文化的传承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征   传承社区文化   仪式元素   民间信仰  
描述: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村”在固定的时间所举行的民间信仰活动有固定的仪式,其中既包含了丰富的儒释道元素,又体现出民间信仰的民间性、现实性和多元整合性的特征.通过这种定期举行的仪式活动,实现了民间信仰的再造与重申,能够教人为善,惩奸除恶,产生较强的引导和教化作用,增强社区团结和文化认同,延续并传承优秀的村落社区文化.
普遍伦理前景之儒文化依据论证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遍伦理   前景   儒家伦理  
描述: 儒家的人性善说、群体意识、人文情怀以及天人合一等这些颇富理集论色彩的思想,为建立普遍伦理提供了可靠的前提性和基础性理论依据。本文借助儒家论证大同理解可能实现的话语,来解读和论证现代普遍伦理的前景问题。
在此岸与彼岸间徘徊-探王维“佛心儒性”的隐逸心理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王维   隐逸   禅宗   儒家  
描述: 在此岸与彼岸间徘徊-探王维“佛心儒性”的隐逸心理
中国传统文化对洪秀全宗教思想的渗透和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基督教   洪秀全  
描述: 洪秀全作为中国封建社会走正统科举仕途的读书人,由于科场的接连失意,受到基督教影响,创立拜上帝教,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佛、道及封建迷信等许多因素融入其中,这些因素反过来又影响着其宗教的发展方向,甚至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命运。
先秦儒家对语言哲学的形上追求:以孔子、荀子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孔子   语言哲学   言道方式  
描述: 就语言如何把握形上之道而言,孔子言道以隐喻的方法为代表;荀子言道以负的方法为代表。孔荀二儒对道的把握除了用意像语言加以言说之外,更重要的是用行动去体认和体悟,这种化认识论为实践哲学的体道方法,将儒家的语言理论与道德学说美妙地结合起来,将传统上所出现的形而上学与心灵理论有效的联接起来了,这在荀子那里尤其明显。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