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胡适与赫胥黎
作者: 暂无 来源: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适   严复   不可知论   梁启超   赫胥黎  
描述: 本文探討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 1825-1895)對胡適思想的影響。文中首先澄清胡適認識赫胥黎的過程。胡適在青少年時代即透過嚴復所翻譯的《天演論》來認識赫胥黎,到美國留學之後,又受到杜威思想的影響,重新挖掘赫胥黎科學觀念的重要性,尤其是赫胥黎所強調「疑而後信」的科學方法。其次,拙文指出胡適與赫胥黎思想之間有所差異。筆者認為兩者的歧異主要由於胡適受傳統儒、佛思想內容(如佛教的宇宙觀與儒家對群己關係的看法)與思維方式的影響,從墨子刻(Thomas A. Metzger)所謂「樂觀主義的認識論」的角度,誤讀了深受笛卡耳(Rene Descartes)、康德(Immanuel Kant)、休謨(David Hume)思想之影響,具「悲觀主義的認識論」傾向的赫胥黎。雖然胡適宣稱他肯定赫胥黎的agnosticism(「不可知論」,胡適稱為「存疑主義」)但對胡適來說,知識上「可知」的範圍不但包括以證據為基礎的論斷,也包括倫理價值與形上智慧(如「不朽」觀念與「社會宗教」),因而較赫胥黎所認可的範圍要來得廣,這也配合許多學者曾指出的胡適具有「科學主義」的思想特徵。再其次,拙文強調:胡適對赫胥黎的解讀與嚴復、梁啟超的角度非常類似。他們均受儒家、佛教觀念的影響,且均強調中國式進化論(肯定人為努力的意義,並對未來具樂觀信念)、和諧的群己關係,以及後來英國學者柏林(Isaiah Berlin)所說的「積極自由」,因而主張透過教育方式培養具有民德、民智、民力的新國民。從此我們可以建構一套中國近代自由主義的思想系譜。
儒释交融的圣人观:从晚明儒家圣人与菩萨形象相似处及对生死议题的关注谈起
作者: 暂无 来源: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晚明   阳明学   圣人   儒学   菩萨  
描述: 本文主要討論在晚明三教融合的學風下,部分理學家所形塑的儒家聖人形象和儒家聖學理想,與大乘菩薩道有極相似的風貌。全文主要分三部分:第一,晚明理學家以天地萬物一體爲理想,強調聖人應發「明明德於天下」的宏願,寓自身的道德修養於明盡天下人之明德的講學救世活動中,此與大乘菩薩同體大悲的胸懷、發心普渡眾生、並寓自身成佛於救渡眾生的形象相近。第二,晚明理學家-改過去儒者不願多談生死議題的傾向,認爲了究生死並非佛教專利,更是儒家聖學的要義,強調人只有真正洞悉生死大事,才可能安頓生命。第三,分析晚明理學家的傳記中許多關於臨終的描摹,認爲此現象呼應著當時儒學對生死議題的重視,反映著學者們追求道德生命不朽的儒學理想,也揭露了學者們日常修身的重要內涵。
晚明《孝经》论述的宗教性意涵:虞淳熙的孝论及其文化脉络
作者: 暂无 来源: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袾宏   杨起元   虞淳熙   罗汝芳   孝经   净明道  
描述: 本文討論晚明對《孝經》一種具宗教性意涵的論述,此論述以虞淳熙為代表,並與當時儒、釋、道三教融合的學術文化現象密切相關。本文主要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為虞淳熙論孝的內容,說明虞淳熙以孝為宇宙秩序源頭、自然與人事的應然規範,也是聖賢之學的主要旨義,並以孝為判準,譜畫出中國文明學統的宗傳圖。虞淳熙認為,至孝感通神明的境界是學的最高境界,又相信人人心中有神明,都能夠透過愛敬的齋戒心法(全孝心法)達到此境界,故他的孝論也十分強調齋戒修心的工夫,此齋戒之法又以《禮記》為依歸。 第二部份討論虞淳熙的孝論所具有的豐富文化思想資源,反映著前代《孝經》學與長期三教融合的學衛背景,亦與晚明的學術氛圍密切相關。試圖從釋道二教的孝觀、晚明袾宏的淨土佛教、元以降高度理學化的淨明道,以及晚明羅汝芳、楊起元一脈的良知學,來說明此孝論的豐富文化脈絡。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