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的时尚之忧
作者: 郭小琲   来源: 领导文萃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修身齐家   归仁   彭祖   郑声淫   礼乐制度   信而好古   周公   春秋末期   《武》   郁郁乎文  
描述: “吾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孔子不只一次说到过自己“好古”。老彭何人,早已说不清楚,有说是老子和彭祖。但不管何人,一定都是有名的通古之士,孔子可与一比。抑或孔子更胜一些,不然何至垂垂老矣仍惋惜慨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当然,如此好古的孔子也就难逃守旧之名。孔子好像真的守着一份“旧”。崇尚尧舜文武奠基的道德文
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发展困境及改进建议
作者: 王怡仙   来源: 领导文萃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语教师   汉语教学   文化传播   卡内基   梁斌   孔子学院   中国对外传播   国家汉办   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文化部  
描述: 近期,由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举办了《孔子学院在海外》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海外孔子学院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等进行了发言与讨论。以下是发言专家的主要观点。一、孔子学院在欧美的概况2015年底,中国已经在世界各国开办了500多所孔子学院,1000所孔子课堂。孔子学院何以如此迅猛发展?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对外文化传播处处长梁斌认为,这与中国进行对外文化传播的大背景密切相关。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比较片面而有限,这与过去中国对外传播的格局与方式有一定的关系。中
大家说史 真实的孔子
作者: 暂无 来源: 领导文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口叶匡政 由于电影《孔子》巨大的宣传声势,很多人对了解真实的孔子有了兴趣。事实上,因为年代久远,今天我们已无法还原一个完全真实的孔子。 关于孔子生平言行的记录,除《论语》和《左传》外,散见于《孟子》、《礼记》、《孔子家语》等典籍中。第一个为孔子写出完整传记的是司马迁。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其“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虽然后代学者多认为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史料并未作严格筛选,真伪相间,甚至条理有些紊乱,但不能否认,《孔子世家》的确是后人了解孔子生平的一个基础。另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留存在一些可信典籍中的孔子形象,与大多数当代人心中的孔子,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强调快乐精神 在不少人心中,孔子是一个刻板、无趣的老学究,实际上这大错特错。孔子可以说是中国最早创造快乐哲学的人。《论语》的开篇,就用“悦”、“乐”、“不愠”四个字,给学习定下一个快乐的基调。孔子还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的仍然是学习的快乐精神。 有一次,叶县的县尹问孔子的学生子路:“你们先生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呀?”子路一时答不上来,只好回来告诉先生,于是,孔子对自己作了一个精彩的自我介绍,他说:“你为什么不这么回答他:这个人呀,他一发愤时,连吃饭也会忘了;心中感到快乐时,就会把一切忧虑全忘了,连自己已经到了老境也浑然不觉。”一副快乐老顽童的模样,跃然纸上。 孔子对快乐的要求极为简单,他曾说,吃着粗饭,喝着白水,曲着臂膊当枕头用,快乐就在其中了。所以,他对颜回的赞赏就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见,在孔子的心目中,快乐多么容易达到。 孔子还喜欢开玩笑,常搞恶作剧。一次,一个叫孺悲的人来找孔子,此人曾向孔子请教过。但那天孔子不知为何,不想见他,就让门人说自己病了。哪知门人刚走出去,正想传话呢,孔子竟在里屋拿出了瑟,边弹边唱了起来,故意让孺悲听到,好像在告知对方:我不但在家,而且还很高兴,就是不见你。这样的待客方式,让人忍俊不禁。 像这种表现孔子个性的地方,《论语》中还有很多。可能正因为孔子是一个充满了快乐精神的人,所以即使他常常碰壁,也总能从失败的不快中走出来。《史记》中记他周游列国,在郑国和弟子失散后,一个人呆呆地站在城东门口。一个郑国人看见了,对寻找老师的子贡说:“东门那里站了一人,他的额头像唐尧,后颈像皋陶,肩膀像子产。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落魄得像个丧家狗。”这个郑国人倒很有文化,讽刺起人来也带着典故。哪知当子贡把这些话转述给孔子时,孔子反而笑了,自嘲地连连说道:“说我像一只丧家狗,还真是像呵,还真是像呵。”一点也不以为意。 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自己的人生理想是:“遇到暮春三月的天气,穿着新缝的单夹衣,约上五六个朋友和六七个童子,一起结队去沂水边,清洗面手,大声歌咏一番,然后再慢慢地回家。”话还没有说完,孔子就大声地叹道:“你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啊!” 孔子一直追求的是一种快乐而率真的生活,他憎恶虚假与伪善,他说:“把怨恨隐藏起来,表面上装作对人家友好,我对这种行为感到耻辱。”他也会对粗鲁无礼的人大发其火,甚至用手杖打别人小腿。 孔子用他的生活证明了这样的事实:快乐不仅是一种生活理想,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政治理想 如今,人们说起孔子,会称他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却忘了他也是杰出的政论家。孔子的理想是参政、问事。“学而优则仕”是他为中国读书人设定的人生规划。 孔子虽可能有贵族血统,但年轻时比较贫困,他自己也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孟子》中记载,孔子年轻时做过管仓库的小吏,工作目标是“账目要对头”,也曾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目标是“牛羊长得肥壮”。 司马迁认为,孔子后来在鲁国曾做过中都宰,后官至司空、司寇,《孟子》、《左传》都有记录。《左传》中甚至记载了公元前500年,孔子作为鲁定公的相,参加了与齐国的一次会谈,凭借智慧和勇气,孔子挫败了齐国兵劫鲁定公的阴谋,还让齐国归还了鲁国的土地。 然而,这个传奇,千百年来一直被学者怀疑。因为如果真的发生过如此重要的政治事件,或者孔子真的在鲁国担任过这么重要的职位,《论语》不可能只字不提。有史料表明,在早期鲁国司寇一直由臧氏家族担任。所以更多的可能是,孔子当时在鲁国只担任过类似政府高级顾问之类的闲职,为君王或当权者提供一些国事咨询。在那样一个流行政治权谋与辩才的年代,孔子率真的性格,注定了他无法在实际政治中变成一个成功者。 相比孔子实际的从政生涯,更重要的还是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孔子认为,统治者不应为自己敛财和攫权,而要设法给民众带来福利与幸福。孔子提出“士志于道”,多次强调了以德行和才能选择官员的重要性。他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他认为,臣首先要服从道,即大家共同认可的公共精神。孔子期望为知识分子创造一个“道统”,来与执政者所代表的“政统”相制衡,最终从精神上驾驭政统——这实际上也一直是儒家的政治理想。 尊重女性 孔子身边的女性,在过去的典籍中提到的极少,他的妻子也从未被提及,我们只知道他是一子一女的父亲。 在《论语》中,孔子有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很多人据此认为孔子轻视女性。其实,这是对孔子的误解。 这句话后半段好解释,意思是如果和他们亲近了,他们就不知谦让;如果和他们疏远了,他们便会埋怨你。难解的是前半句,朱熹认为,因为有一个“养”字,表明这里的“女子与小人”指家中的人。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女子”是和淑女相对的一类女人,如同“小人”与“君子”的差别一样。君子和淑女是人格上成熟的人,而小人和女子则是不成熟的人。无论相信哪一种解释,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孔子所言的“女子”绝非泛指所有女性。 孔子谈到子女的孝顺时,多把父母连在一起说,如“父母在,不远游”、“事父母,能竭其力”、“父母唯其疾之忧”,等等,言语中,父母都是在一个平等地位上的,丝毫没有对母亲的轻视。在儒家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不过是性别差异所导致的社会分工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张扬女性感性、温柔、善良、包容的特征。儒家对女性意识有一个很明确的认定,这和今天完全忽视性别差别,盲目追求男女平等的观点完全不同。 在古代典籍中,唯一记录了孔子与女性往来的,是他与声名狼藉的南子的见面。电影《孔子》对此也有演绎。南子是孔子周游列国第一站——卫国国君卫灵公的夫人,她深得卫灵公宠幸,干预朝政,还与灵公宠臣弥子瑕关系暧昧,名声很不好。南子早听说孔子大名,派人对孔子说:“要见卫国公,就先来见我。”出于礼数,孔子不得不去见南子。南子精心打扮后,坐在薄纱帐后,孔子向其行叩拜礼,南子在纱帐中回拜。孔子回来后,一再解释说:“我根本不愿去见她,见她,只是依礼行事而已。” 时隔2500多年,由于在历史上被误解和错读太多,要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无疑是艰难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孔子既是一个圣人,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给中国人建了一个心灵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中,人人都能成尧舜那样的圣贤之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最重要的。 (摘自《环球人物》)
儒学进村
作者: 邝野   来源: 领导文萃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邝野   一村   东鲁  
描述: 曲阜日前推出“百姓儒学”工程,将在全部405个村庄推行一村一名儒学讲师,以实现一村一座儒学书屋,一村一台儒学新剧,一家一箴儒学家训,力争再现“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的盛景。
可疑的独尊
作者: 暂无 来源: 领导文萃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帝   至尊地位   诸侯王   辕固   秦政   楚汉战争   罢黜百家   国家意识形态   与民休息   中华帝国  
描述: 汉武帝做了一个重要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一件影响到千秋万代的大事。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二千多年。当然,秦制和秦政,也因此变成汉制和汉政。这并不容易,因为武帝的祖先都不喜欢儒家。比如刘邦,是只要一看见儒生,就忍不住要摘下他们的帽子往里面撒尿的。武帝尊儒,不怕得罪祖爷爷的在天之灵?
统御方略 周恩来舌战“印度群儒”
作者: 暂无 来源: 领导文萃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统御方略 周恩来舌战“印度群儒”
周恩来舌战“印度群儒”
作者: 暂无 来源: 领导文萃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总理   记者招待会   领土争端   中印   周恩来   印度   新德里  
描述: 周恩来舌战“印度群儒”
未定稿
作者: 暂无 来源: 领导文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怀瑾   阴阳家   道家   学术思想   国学大师   儒家学说   定稿   民间社会  
描述: 国学大师南怀瑾认为,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本质影响民间社会的是杂家、阴阳家和道家之学,并非纯粹是儒家或孔孟之教。再看历史政治学术思想的运用,实质上,也掺杂了法家、道家、兵、农、儒、墨等诸家之学,并非完全属儒家学说。
曾国藩“笨拙”的思维方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领导文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梁启超   左宗棠   曾国藩   思维方式  
描述: 曾国藩的智商不过中等。梁启超说:"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国藩,屡屡不留情面地批评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于兵机每苦钝滞"。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曾国藩自己也常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
司马懿的阴阳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领导文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阴阳家   三国演义   战国时期   司马懿   司马氏   诸葛亮   胜利者   人类社会   曹爽   曹操  
描述: 刘备玩儒术,曹操玩法术,但三国之争最后的胜利者是玩阴阳术的司马懿。阴阳文化也有原形与伪形之分,中国的阴阳家在战国时期是与儒、道、法并行的一大家,《汉家·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代表人物有邹衍等。阴阳家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均受水、火、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