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西汉河东酷吏政治成因再认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政   边地气息   法家  
描述: 学者多认为西汉酷吏群体与秦代的法家文化具有内在关联。然而,具体到西汉河东盛产酷吏的现象,无疑与法家文化在该地区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有关。从学术史角度看,三晋本是法家思想的策源地,在战国时期,河内、河南分别受到相邻地区的儒、道文化浸染,唯有河东因其独特地理形势,保持了强固的法家文化。从军事角度看,秦汉之交的战乱对河东的影响相对较小,较好地保持了基层社会秩序的连续性,秦王朝政治文化风格的遗留较为沉重。从社会文化角度看,戎狄与相邻的边地文化形态曾是促使法家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秦汉时代的河东地区虽是内郡,仍然保留着较强烈的边地气息,这为酷吏群体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坑儒与尊儒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领域   平民百姓   托古改制   移孝作忠   秦政   罢黜百家   孔圣人   坑儒   旁逸横出   民族复兴  
描述: 秦朝的统治者通过"焚书坑儒"这种方式来实行愚民政策,意图维系其万世基业,但存世仅十五年即轰然倒塌,可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不过暴秦对后世统治者的启迪却影响久远(谭嗣同等人认为两千年之政皆秦政)。汉朝虽承秦制,同样是中央集权,同样是郡县制,但在意识形态上却做了重大调整,由残酷暴烈的焚书坑儒倏忽而变为温文尔雅的独尊儒术。这一变化看似是对前者的反动,实则不过是前者的升级版而已,是一种新型的意识形态
法家“治世”思想的二重性与“儒法互补”的新视角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缘法而治   于治国   孝公   国家本位   秦政   价值理性   儒法   以刑去刑   非理性   工具理性  
描述: 中国古人历来向往"治世",并形成了丰富的"治世"思想。对此人们往往是夸三代、赞儒家,法家的"治世"思想则因秦政而被忽视。其实,即使是影响秦政的法家商鞅、韩非,其思想也存在理性与非理性的二重性:为了争取执政,它确实有以君主为本位的非理性倾向;但出于治国需要,又必须立足于国家本位作理性思考。其"法治""势治"理论既是理性思考的产物,也具有弥补儒家思想偏向的价值。然而,学界对法家的"治世"思想探讨较少,对汉家"尊儒"后的"儒法互补"问
可疑的独尊
作者: 暂无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制   汲黯   景帝   至尊地位   诸侯王   秦政   楚汉战争   罢黜百家   国家意识形态   与民休息  
描述: 汉武帝做了一个重要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一件影响到千秋万代的大事。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二千多年。当然,秦制和秦政,也因此变成汉制和汉政。这并不容易,因为武帝的祖先都不喜欢儒家。比如刘邦,是只要一看见儒生,就忍不住要摘下他们的帽子往里面撒尿的。武帝尊儒,不怕得罪祖爷爷的在天之灵?更麻烦的是窦太后。窦太后是景帝的母亲,武帝的祖母。老太太喜欢的,据说是黄帝
可疑的独尊
作者: 暂无 来源: 领导文萃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帝   至尊地位   诸侯王   辕固   秦政   楚汉战争   罢黜百家   国家意识形态   与民休息   中华帝国  
描述: 汉武帝做了一个重要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一件影响到千秋万代的大事。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二千多年。当然,秦制和秦政,也因此变成汉制和汉政。这并不容易,因为武帝的祖先都不喜欢儒家。比如刘邦,是只要一看见儒生,就忍不住要摘下他们的帽子往里面撒尿的。武帝尊儒,不怕得罪祖爷爷的在天之灵?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