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生命实践与逻辑证明:孔子的天命观与托马斯·阿奎那的上帝观之比较
作者: 吴运成   来源: 贵州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生命实践   孔子   天命观   托马斯   上帝观   逻辑证明  
描述: 天命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而上帝则是西方基督教文化的核心。对于天命与上帝的比较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本文拟从生命实践与逻辑证明的角度对孔子的天命观与托马斯·阿奎那上帝观进行比较。 在《论语》中,孔子通过“下学而上达”路径来完成对天命的证悟。“下学”指的是对日常生活之中礼制与仁德的践履,“上达”指的是上达天命。也即是通过对礼制与仁德践履,最终上达天命,完成对天命的体认。孔子对天命的这种体悟是在主客合一、天人合一的语境下来完成的。人与天命的契合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礼与仁的践行,在个体道德完成的基础上以“直
谈谈拜上帝教的思想结构模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平天国运动   历史影响   思想体系   基督教   迷信思想   洪秀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拜上帝教   思想结构   上帝观  
描述: 洪秀全吸取了基督教的一些仪式和教义,并与中国传统农民思想及儒、道、佛教和民间封建迷信思想交糅融合,创立了太平天国独特的新宗教——拜上帝教。关于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异同,儒家思想对太平天国的影响,以及佛教、道教、民间迷信思想与太平天国的关系等问题,学术界已作了不少专门探讨。然而,就整体而言,拜上帝教的思想结构层次相当复杂,需要认真展开层次考察,分清主次,辨别源流,这样才能对太平天国新宗教及其历史影响作出全面的认识和估价。本文就从这方面进行探讨。一、拜上帝教产生的社会历史土壤客观层次——中国社会的巨大裂变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迫使中国封建社会逐渐瓦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而,自然经济的再生机制,始终维护着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结构,顽强地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