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儒风”杂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前线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中行   五十年代   北京饭店   马一浮   政协委员  
描述: 五十年代末的一天,邓念观老先生到张中行处说:"马一浮来了,住在北京饭店,可去看看否?"张中行虽没有见过马先生,但对他的学问和诗词颇为欣赏,于是痛快地答应前往。马一浮那时是政协委员,年事已高,大约八十多岁了吧。张中行很喜欢他儒雅的样子,听其谈吐,亦有不凡之处。
壮乡隐儒 墨梅遗香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春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庆远镇   农民家庭   墨梅   美术作品展览   都安县   宜山县   第四战区   黄冠   黄成  
描述: 黄冠儒,这位20世纪四五十年代名满岭南的丹青圣手,于1978年3月15日在广西宜山县(今宜州市)庆远镇家中与世长辞,带走了他经历的一世沧桑和满身的丹青才器。笔者怀着无限追思的心情,写下这篇文章,祭奠先贤在天之灵。黄冠儒,原名黄侣雕,壮族,1898年7月。出生于都安县高岭圩太乙庄(今高岭镇)一个农民家庭。他的高祖黄成相,曾祖黄玉琼,祖父黄元安,父亲黄之铨,叔父黄之祥、黄筱西、黄铁肩等黄氏亲人,俱为当地近代史上的名绅乡贤。
古琴名家庄剑丞五十年代的检讨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名家   检讨   江苏省   青年时代   抗战期间   古琴   苏州图书馆  
描述: 庄剑丞(1905?—1953),名鉴澄,字剑丞,号栩斋。江苏江阴人。出身儒宦家庭。幼年至青年时代辗转上海、无锡、苏州等地求学。抗战期间先后任职于伪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伪江苏省文献馆。抗战后至解放初先后在江苏高等法院、上海新裕纺织公司第一厂工作。
吴晓邦对道教舞蹈的关注及当代启示
作者: 暂无 来源: 舞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九十年代   舞蹈文化   道教   舞蹈研究   文化资源   当代启示   吴晓邦  
描述: 为了对中国舞蹈文化进行溯源,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吴晓邦提出从儒、释、道三大教派的乐舞仪式里进行挖掘研究,并对苏州道教舞蹈进行了深入考察,道教舞蹈研究由此发轫。然而,随着"天马工作室"的解散,研究随之中断,除九十年代个别探索外,几乎尘封了近半个世纪。在倡导认识中国传统舞蹈文化资源及加强舞蹈研究的今天,反观一
评《英国文学史纲》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国文学史   五十年代   学术水平   十九世纪   参考价值   奥斯丁   文学发展   十八世纪   英美文学   二十世纪  
描述: 英国文学由别国人来写历史,这既表明英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性,也显出各国研究者的学术水平。这样的历史也不乏佳作,象法国十九世纪的泰纳(H. A. Taine)、二十世纪的儒塞朗(J. J. Jusserand)、勒古依(E. Legouis)和卡扎米昂(L.Cazamian)等,都是研究英国文学史的名家。直到目前,我们自己还没有一部直接用中文写的有影响的英国文学史,于是五十年代从俄文翻译过来的一部阿尼克斯特著《英国文学史纲》,现在又重印出来,成为这一领域里独一无二的著作。因为是独一无二,所以这部《史纲》影响颇大,不仅在一般读者中流传,而且被一些高等院校列为英美文学专业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对教学和研究都起着指导作用。那么,这本书究竟有多大参考价值,是否具有指
振兴中华的历史反思
作者: 暂无 来源: 党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中华民族   时代   建国后   民主与科学   振兴中华   启蒙思潮   战争与革命   文化系统   二十世纪  
描述: 如果我们把二十世纪分作两半,前五十年,是一个狂飙的时代,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后五十年则是一个和平建设的时代,应当正是一个国家中兴的时代。但是,上一代人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的理想,在建国后却未能得以展现,国家中兴的伟业,一直推迟到本世纪末叶才得以开始。为什么中华民族会走上弯路呢?孙汛在《探索》今年第二期上撰文,从历史的反思来解剖这个问题。孙文认为,近代启蒙思潮对以儒佛道三教合一构成的庞大的严密的思想文化系统的第五次冲击,是“五四”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潮。“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的转折点,是一
说说“闲书”
作者: 暂无 来源: 雨花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学术   距离感   旧书   学问   闲书   架子   三十年代   渊源   学人  
描述: 严肃的书读久了,时常也想找两本闲书翻翻。就象在节日里吃腻了大菜便怀恋起淡雅清素的酸菜小碟了。今天的学人做起学术仍还是忘不了端起架子拉长脸孔的传统,文章写出来都高高地摆出了姿态,那种距离感觉总不会让你象读旧书野史那般开心有趣。看来学问由于“书气”太盛同时也就散逸了不少真正的书气。然而,硕儒著述的风范是有了千百年的渊源的,要想让学人去做书气洋溢的学术,恐怕这是不大可能的事了。
江西知青美术述略
作者: 肖龙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画家群体   红色革命   现实主义绘画   经济发展   垦殖场   陈丕显   乡村生活   红卫兵运动   知青生活  
描述: 1968年至1978年,1700万出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前往边远偏僻乡村生活,达十年之久。江西曾经是知青画家的聚集地之一,其中涌现的知青美术作品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烙印。一、江西知青画家群体构成上世纪50年代是新中周成立后第一次启动“上山下乡”活动时段,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城镇就业困难之间的矛盾,政府先后创建北大荒北京庄、江两省共青垦殖场等生产基地。1969年3月14日,上海市首批494名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从上海乘火车出发,两
我看湖北水彩
作者: 刘寿祥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张眉   水彩画家   白统绪   中国水彩画   现实生活   樊明   美术作品展   潘思同   发展时期  
描述: 在我看来,中国水彩画的发展经历过三个大的发展时期。一是四、五十年代的中国水彩画发展,平稳、积极、健康,涌现出像张眉荪、樊明体、潘思同等一批老水彩画家。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水彩画家们深入到基层、到工厂、农村、建筑工地等,画了大批表现当时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现实生活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