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赵润州散文小辑
作者: 暂无 来源: 散文百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作人   语文教材   爱农   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朝花夕拾   咸亨酒店   知识分子   孔乙己  
描述: 从朝花夕拾到鲁镇咸亨 故人离去已七十二年,不想三个月前无端陷入一场争论:关于新版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鲁迅课文的删减。斯人长逝无法论辩,不过所谓“挺鲁派”与所谓“倒鲁派”却交战得不亦乐乎。想来,识得鲁迅先生便是通过语文课本,遂是感恩于心。不若在战火退去硝烟散尽的时候,拙作一篇聊表怀念,算是站在一个本无所谓有亦无所谓无的论战之外。 一 先生的名字上学之前便有耳闻,没来由的开始了景仰、敬佩。而今视之,这没来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环境的驱使。师长们是一番仰望,崇敬之情形于色溢于表。学生们尽管知之不深,但是没有谁会对“鲁迅”二字产生信念上的动摇,即便有所松动,也是逆流,更不消提什么违常的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念书时,先生的地位俨然不可撼动。 和先生的接触始于课文《少年闰土》。陶醉于文中的情趣,两小儿的言谈欢闹,一番童趣,新奇不已,看得不亦乐乎。只是先生的文章似乎不能如此读,“这不单是一则趣味故事,也要从中见出鲁迅先生的感怀,看出其中深远的思虑”。老师们总是会此般“善意”的提醒。好像白丁遇着阳春白雪,本是高兴还来不及的屏息凝神,不想忽而来了儒道学,非得从中讲出个“春秋大义”不可。
鲁迅书法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作人   游于艺   沈尹默   书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私塾教育   人生追求   郭沫若   重要内容  
描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第七》)鲁迅(1881~1936年)是批判伪儒的伟大勇士,然而他自己的一生,却又最契合着孔老夫子用以抒发人生追求的这句名言,并在其中每一方面都有不俗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实在是一代真儒、大儒。鲁迅的书法正可见他游于艺的一面。鲁迅7岁上私塾,12岁入三味书屋。16岁时仍在三味书屋读书,并从这年开始写日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清楚记着他对绘画的爱好:画的画儿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虽然没有提到习字,而一直到1902年去日本时止的日记又一直未被发现,但我们不难料想,鲁迅在兰亭胜迹所在的绍兴,又是在那样严整的塾师门下,多年里至少是打下了较扎实的临池基础的。因为私塾教育中习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何况周作人
封建孔教的“三味书屋”与修正主义的“百花园”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教育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修正主义   教育阵地   封建教育制度   教育领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整理国故   鲁迅   反攻倒算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孔教  
描述: 一九二六年九月,鲁迅针对当时各种反动势力叫嚷“保存国粹”、“整理国故”,在教育阵地煽动“尊孔”、“崇儒”、“专经”、“复古”,向“五四”运动进行反攻倒算的反革命逆流,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这篇文章,凝结了鲁迅从事教育活动的深刻感受和战斗经验,贯穿着批孔反儒的革命精神,勇敢地声讨了教育领域里的“读经复古”路线,愤怒地控诉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罪恶。文章中所描写的“三味书屋”,再现了封建“书塾”的面貌,深刻地反映出地主阶级长期统治的教育领域,是孔孟之道的世袭领地,是“宿儒”自鸣得意的一统天下,是囚禁青少年的孔教衙门。看了湘剧《园丁之歌》后,很自然地想起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