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从孔子的“游于艺”思想看电子游戏艺术
作者: 孙菲萍   来源: 东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游于艺   电子游戏艺术   电子游戏  
描述: 电子游戏产业规模近些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学术界对电子游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内外对于电子游戏的研究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许多方面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随着研究的深入,由于电子游戏的艺术和文化特征不断清晰,将电子游戏作为新的艺术形式加以研究,在艺术学界引起了广泛探讨。多重互动性、开放性和虚拟性等作为电子游戏艺术的特征,为其注入了无限的生命力。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游是一种无意识,非理性活动,它强调的是一种自由,无时间、空间约束,身心自由,无功利,并达到休
轴心时代中国“游”的思想:以孔子、庄子、屈原为例
作者: 俞琼颖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漫游   游于艺     逍遥游  
描述: 本文考察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庄子与屈原“游”的思想。文章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研究意义、前人在这方面的工作及本文的目的;第二部分论述孔子“游于艺”的思想;第三部分浅析庄子“逍遥游”;第四部分围绕屈原贬逐之游展开;第五部分小结孔子、庄子、屈原“游”的思想的异同,并与西方“游戏说”进行对比。 在孔子那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是与“游于艺”联系在一起的。孔子以“游”的方式进入“艺”境,通过“游于艺”打开道、德、仁的体系。“艺”指礼、乐、射、御、书、数。此六艺既是技艺之艺,也是艺术之艺
从“游于艺”谈起“游”的审美体验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游戏三昧   游于艺   逍遥游  
描述: “游”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它的审美特质始于孔子的“游于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禅三家是“游”这一范畴的重要文化渊源,它们为“游”的虚化、诗化并最终与审美境界相通奠定了丰实的哲学基础,深刻影响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使“游”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画论及美学中一个重要词语。
从“游于艺”看孔子美学思想的三重境界
作者: 张永祥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游于艺   三境   教育   孔子   美学  
描述: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美育思想引入到教育实践领域的思想家,他的教育理念不仅是教育弟子立德成人,还包括教化百姓化德成俗。孔子的美学思想体系中心是围绕教育问题展开的,依据其人生哲学的阶段性特点,呈现出三重境界建构的理论形态。这三重境界依次追求并呈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学境,追求知性的练达之美;道境,追求道德的中和之美;游境,追求感性的超越之美。孔子美学思想的三重建构对当下的社会文教事业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孔子“君子不器”说的生存论解读
作者: 崔发展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不器   游于艺   前维度   君子  
描述: 海德格尔提醒我们,对象化观念奠基于生存论。这就意味着,在理性思辩、概念分析之先还有一种“前维度”的视域,而这种生存论维度所开启着的就是倾听、观察的领会之途。 这种视域正好应合着我们对于《论语》的先行领会,由此,在这种视域下解读“君子不器”,或许能让我们更好地赢获一种对孔子思想的本真体验。 面对春秋时代的生存危机现象,孔子有志于弘道济世。鉴于“仁”与“君子”的特殊性,本文在分析《论语》中几场“问仁”、“问君子”对话的基础上指出:仁是对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本真情感领会,而“以仁成名”的
从“游于艺”看孔子美学思想的三重建构
作者: 张永祥   来源: “中华传统美德的承扬实践”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游于艺   三境   教育   孔子   美学  
描述: 孔子的教育理念不仅是教育弟子立德成人,还包括教化百姓化德成俗。同时,孔子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美育思想引入到教育实践中的思想家,他的美学思想体系依据其人生哲学的阶段性特点呈现出三重理论形态建构的特点,而中心则是围绕教育问题展开的。这三重理论建构依次追求并呈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学境追求理性的练达之美,道境追求道德的中和之美,游境追求感性的超越之美。孔子美学思想的三重建构对当下社会文教事业的发展仍具有
论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人的影响
作者: 曹广豫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游于艺   文质彬彬   兴于诗   成于乐   仁学   儒家  
描述: 孔子那种以感情、理性、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核心的美学思想,给予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孔子:真儒风范
作者: 暂无 来源: 领导之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游于艺   依于仁   形而下   为学   据于德   天道与人道   志于道  
描述: 在《论语·述而》里,谈到儒者的修养时,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教化弟子的目的,也是要求弟子最终彻悟人生宇宙的真理,得到真智慧。唯有如此,弟子们才可能真正拯救自己,进而懂得如何帮助别人、成全别人。“志于道”是指,君子为学,当以悟道为最终目的,就是要立志高远。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据于德”是指,在具体的修学过程中,首先要守住当下已修得的成果,然后,再把已有德行逐渐扩大。一个人,能感知到其他的人或物与自己是一体的范
笔墨与传统审美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学中国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审美   游于艺   荆浩   依于仁   中国绘画艺术   古代哲学   艺术作品   据于德   文人士大夫   志于道  
描述: 一、古代哲学对传统审美的影响中国绘画艺术博大精深,而其中的文人精神对中国画笔墨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历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品性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儒"、"释"、"道"是传统中国绘画审美的基础特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认为艺术行为是歌颂、弘扬道德的一种方式和途径,美与德是分不开的。艺术作品不仅要在讲述的内容中贯穿道德的中心思想,
以水墨的名义:读韩英伟的画
作者: 暂无 来源: 走向世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骚   游于艺   中国艺术   水墨艺术   原型   精神超越   原生形态   表现形式   艺术交流   哲学  
描述: 艺术是生命的原型或原生形态,甚至就是吾人之生命本身。中国艺术的水墨、乐舞、诗骚之三种表现形式,与"儒、释、道"哲学一起,共同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超越。水墨的使命可能不能被作为一个遣兴的游戏来看待一一"游于艺"极有可能是对艺术的种谪辱。那么,今天我们究竟怎样定义水墨?那就是:水墨艺术可能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