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汉代教育评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武帝   古文经学   太学生   今文经学   儒家经书   郡国学校   汉代教育   鸿都门学   师法家法   地方学校  
描述: 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前提下,各君主采取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措施,使教育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奠定了基础。 儒术独尊是汉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汉自建国以后的六十多年,以道家“清静无为”作为政治指导思想,法礼并用,遂使政治趋于安定,经济复苏。但儒家学说在汉初是不被重视的,汉高祖瞧不起儒生,甚至摘下客人儒冠“溲溺其中”。后虽接受了陆贾、叔孙通的建议,也只是口头上称善儒家学
汉熹平石经的镌刻及其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图书馆学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疑误   中郎将   后汉书   熹平石经   太史令   文字   文献记载   鸿都门学   师法家法   儒家经典  
描述: 根据文献记载和实物遗存,我国石经的镌刻以东汉熹平石经为最早,《后汉书·蔡邕传》说:“建宁三年,(邕)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出补河平长,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谿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石单),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册(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