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晚宋士大夫变节之风述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节   晚宋时期   士大夫   士风  
描述: 士大夫是宋朝统治的基础,士风是宋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晚宋时期的变节之风是士风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有诸多表现。一大批士大夫在国难当头之际,或临难脱逃,或在宋亡前投降蒙元,或在宋亡后变节仕元。晚宋士大夫变节之风形成的原因,主要为穷奢极欲,志于享乐;贪恋权势,志于爵禄;理学的负面影响;而最根本原因即为晚宋士大夫普遍性的道德沦丧。士大夫变节之风严重危害了晚宋政局,加速了南宋的覆灭,还对元朝的重吏贱儒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的真实旨意——兼论司马迁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儒   旨意   褒贬   笔法   比照  
描述: 《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徙强族,都关中,和约匈奴;明朝廷礼,次宗庙仪法。作《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赞语也云:“然而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诎,道固委蛇’,盖谓是乎?”基于此,后人认为司马迁作《刘敬叔孙通列传》的主旨是表彰刘敬和叔孙通的功绩。但综合考察司马迁的政治观、价值观、个人遭遇和笔法,司马迁是运用“曲笔”,寓贬于褒,通过刘敬与叔孙通二人的对比来深刻揭露汉代儒者见风使舵、曲意逢迎的丑恶嘴脸,由此表达对汉武帝“独尊儒术”的不满。
论现代新儒学“援西入儒”之得失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新儒学   援西入儒   思想资源   范式  
描述: 援西入儒既是现代新儒学区别于传统儒学的重要思想资源标志,又是构成儒学之所以为“新”的必要因素;援西入儒经历四个发展阶段;新儒学的理论展开方向,形成了哲学儒学、知识儒学、政治儒学、生活儒学四种范式。
论《甘泽谣》思想及所反映的晚唐社会心态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藩镇割据   僧道侠   晚唐   《甘泽谣》  
描述: 《甘泽谣》是晚唐袁郊所撰一部重要的传奇集,思想上儒释道并存,并与晚唐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其作品不仅揭露了晚唐的藩镇割据,也是宗唐思想的凸现;同时,交织着出世、入世的矛盾思想;僧道侠的传奇更体现出了人生无常;对盛唐的眷恋在现实的空幻面前更为张显。
商鞅“更礼”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更礼   商鞅   变法   法家  
描述: 商鞅是以提倡"尊君重法"而名显一时的法家代表人物,但并非不重视礼,只是其对礼的看法和使用与儒、道、墨诸学派大异其趣。面对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现实,他明智地提出"更礼"的主张。商鞅之"更礼"基于他的历史观和人性论。其"变法"与"更礼"并行,而"更礼"则以"礼者,所以便事也"为指导原则,从而弱化了礼的道德意义,将礼变为功利之礼、实用之礼,对秦国及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张九成《书》学思想脞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尚书书说   经学思想   现实价值   张九成  
描述: 张九成《尚书详说》久已亡佚,辑佚可得18万余字,据此可观其《书》学思想之梗概。张氏相信孔子序《书》说,解《书》注意挖掘微言大义。学于杨时,其《书》解深浸理学之思。又从游宗杲,逃儒归释,往往以佛理解《书》。又每以天人感应之说阐说经义,以矫时弊,以儆人主。解经中激烈批评周穆王、平王无志,直指当朝主和之苟且。其以解《书》为思想斗争之手段,彰显了士人之担当精神。
论《周易》“谦”卦之谦德教化意蕴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谦德   谦卦   教化   《周易》  
描述: 《周易》谦卦是中国传统谦德的滥觞。孔子所作之《易传》及后儒的注解认为,以卦象推及人道,谦卦大致有谦退、谦让、谦虚三德:有而不居谓谦退,其意在提醒禄位尊盛之人勿居有持傲、而应以卑退获得最终的善果;虚怀若谷谓谦虚,其意在启迪进取之君子于大世界前保持敬畏的心态,以广大的胸襟容纳万物、从而获得不断的进益;外柔内刚谓谦让,其意在劝诫普通民众,在群体社会中彼此让出弹性的空间,以达到和谐的共处。以上三方面谦德成为了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教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龄风度与清澹诗宗―相业与诗文并举的一代名臣张九龄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文   九龄风度   张九龄   相业  
描述: 相业与诗文并举,成就了一代名巨张九龄。秉持儒家的直谏之风,知人善任,与佞臣斗争,成就了“九龄风度”的政治人格魅力;而张九龄着力于山水诗的追求以及儒、道兼济的情怀,更是促成了自然清澹的一代诗宗。
陆贾新儒学“圣人”观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君合一论     陆贾    
描述: 西汉初年重要的思想家、政论家陆贾在反秦,承秦,变秦的汉初国家政治学说铸造中,在君主权力论上主张圣即君、君即圣的圣君合一理论,使君主成为圣化的道德人格揩摸、思想文化独断者与政治军事的独裁者,以儒学圣化的道德人格与社会理论作为君主专制的工具,由此奠定以大一统君主专制为核心的内法外儒的汉代封建国家意识到封建政治学说,完成先秦儒、法诸家在汉代大一统时代的转变。
“九儒十丐”不是指社会等级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地位   元初   蒙古人   元仁宗   “臭老九”   窝阔台   文宣王   南人   金朝   社会等级  
描述: “四人帮”曾把知识分子列为“臭老九”,后来批判“四人帮”时,有些文章说,知识分子被打成“臭老九”已经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元朝的“九儒、十丐”。这只是凑合了两个“九”宇,实际上是不确切的。 元朝统治者主要搞民族压迫,把国民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即金朝统治地区的人,第四等为南人,即南宋统治地区的人。至于各民族内部,则只分“平人”与“贱人”,亦即平民与贱民两等,并没有分为十等的说法。因而所谓“九儒、十丐”,并非实际存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