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李觏集 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作者: 李觏集   来源: 北京:中华书局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1059   李觏   1009  
描述: 李觏是北宋著名思想家,儒学功利派的先驱庆历新政理论上的支持者,王安石变法的先导。后人评论说:“道德文章,卓绝一世,且多所著作,学者皆斗山仰之,盖屹然为宋代儒宗。”(陆瑶林李泰伯先生文集原序)……
李觏对儒学的态度
作者: 陈梦琳   高旭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李觏   儒学  
描述: 一代名儒、后学师表李觏给世人留下许多熠熠闪光的思想遗产。探寻其学术渊源、梳理其学术脉络,是今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李觏对儒学既不简单因袭,也不全盘抹杀,而是着眼于实际,批判其糟粕,汲取其精华。李觏既受到儒家思想的积极影响,又在某些方面有所局限。
李觏非孟动因再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孟   契嵩   孟子   李觏  
描述: 排辟异端本是孟子在唐宋能够成功升格的重要原因,但鲜被注意的是,李觏曾因排佛而非孟。李觏的非孟言论集中在其《常语》之中,而撰作《常语》之前,李觏对孟子其实颇为推崇,这是因为李觏早年对孟子的理解在于其精于治道和排辟异端。李觏对孟子态度的逆转,应是受到阻遏古文运动排佛攻势的僧人释契嵩援引孟子以攻击韩愈、甚至进而消解孔子和儒经神圣性的刺激。此外,由于佛学与性命之学的紧密关系,以及孟子在性命之学上的巨大诠释潜能,既改变了李觏对孟子的理解,也让一贯排佛且不喜性命之学的李觏逐渐对孟子生出反感。
李觏的“易学”与“礼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觏   “易学”   “礼学”   “道学”  
描述: 历史上有学者肯定李觏学说与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等人学术思想的联系,认为李觏“先于周、程、张、朱数十年,常与范希文诸贤辈上下议论,畅发乎尧、舜以来相传之旨,于是理学大明,儒风蔚起,识者谓濂、洛、关、闽之学,皆先生有以启其绪焉。”这种论说中所肯定的李觏哲学的历史影响,与历史的实际存在一定距离。因为,从北宋道学发展的实际来看,不论是李觏的“礼学”还是“易学”,对于周、程、张、朱各家学说的具体影响都十分有限。但是,就李觏力图通过对“易”、“礼”之学的独立思考,诠释与建构“邦国之龟筮,生民之耳目”的学术追求而言,确实与道学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趣向是一致的。因此,不论是李觏的“礼学”还是“易学”,都应当是构成北宋早期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儒者的“反佛”与“亲佛”纠结:以李觏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亲佛   反佛   李觏   儒佛关系  
描述: "以儒治世、以佛治心"是部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这种文化选择也深深影响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理结构。儒家思想立足于"礼法纲常",其应对的是世俗世界的等级秩序与相互关系,而佛教思想则立足于"缘起性空"之说,其关注的是个体生命的最终解脱。因此,儒佛的不同向度与不同关切在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理结构中表现为既融合又斗争的微妙关系。通过对宋儒李觏的"反佛"与"亲佛"纠结的个案分析,不仅可以展现古代儒者的文化心理结构及其内在冲突,同时也可以此来观察作为古代儒者"精神妻妾"的儒佛二教的对立与融合关系。可以说,古代儒者展现的儒佛纠结关系,在一定意义上颇似于中国古代家庭的"妻妾模型"。
李觏思想的核心价值探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核心价值   未曾得君行道   医国   李觏  
描述: 一介寒儒李觏,目睹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晨夜精思”,有志“警宪邦国,康国济民”。在科场连遭挫折,进不了仕途后,一面教书育人,培育医国贤才,一面著书立论,从政治、经济、军事、选才、人伦道德、宗教信仰等方面开具了一系列医国良方。他虽然位卑“未曾得君行道”,但他所论“皆极当时之病”的“真医国之书”。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王安石变法,有称之为“王安石的先导”。他的“医国”思想是其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具有永恒的普世价值,对我们今天深化体制改革,革除社会弊病也具有现实意义。
李觏生死观探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死观   死亡哀伤   李觏   死亡超越  
描述: 本文主要探讨北宋中期思想家李觏的生死观,认为:李觏先生的生死观可从两个角度去认识:一者泰伯先生是个普通人,有着与平常人一样的面对死亡所生发出来的悲凉感受,不过,他同时又是个学者,所以能进而从中引申出一些消解死亡哀伤的方法与途径;另一方面,泰伯先生又是一位醇儒,在生死的问题上仍深受儒家传统死亡智慧的影响。基本上他渴望的是由声名传之后世的方式来达到对死亡的超越。
略论李觏的人格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意义   精神向度   人格   李觏  
描述: 和评价了李觏人格精神的几个层面。包括:1、穷且弥坚,抗争命运的精神;2、批谬驳伪,正本求真的精神;3、心忧天下,康国济民的精神。同时对李觏的人格精神的现实意义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论胡瑗等宋初教育家的学术及文章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   教育   文章   宋初三先生   李觏  
描述: 宋仁宗时代,胡瑗、孙复、石介及李观等人欲超越“汉唐之学”,重释儒经“义理”,体现出“知古明道”的学术自觉。“四公”先以草泽身份筑室授业,後又执教太学,始终将“经义”解析与“时务”、“治道”相联系,为“宋学”启蒙导夫先路。他们反对“声律浮华之词”,审美取向与欧阳修等文学之士颇为不同。其作品多“根柢经术”,醇质务实;不足之处在於好“张大其说”,议论“粗疏”,甚者还有迂阔“矫激”之弊。要之,胡、孙、石、李以儒学名家而献身教育,在学术探索、教育实践及“古文”创作等各方面均有建树,其利弊得失值得深究。
李觏的礼论及其现实意义——兼论对王安石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论   礼思想体系   礼顺人情   李觏     法制  
描述: 李觏的礼论提出了以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这一礼思想体系包括礼备体用,合内外,礼顺人情,学礼成性诸方面内容。这一礼思想体系表现出密切关注现实的特点,在实践上主张以礼修身治国,在理论上主张复礼以强儒。李觏的礼论对于有宋学术的建立与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某些方面直接影响到王安石的学术思想。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