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福建烟草移栽期气温特征
作者: 马治国   李文卿   来源: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福建   特征   气温   移栽期  
描述: 本文通过近50多年的气象数据分析,得出福建省烟草移栽期平均气温的分布特征,为优化移栽期提供数据支持。主要结论有:(1)1月份南平地区的大部分县市旬平均气温在6~10℃之间;从2月第2侯开始,平均气温
孔子语文教育思想的内涵、特征及现代价值
作者: 王超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价值   特征   孔子   语文教育思想   内涵  
描述: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泽被后世。 在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教育就是语文教育。孔子的教育时期虽然还没有独立的语文学科,还没有正式提出“语文”这一概念,但在孔门四教“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言语”和“文学”实际上已经相当于语文教育内容,围绕这两项内容,孔子又以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材,开展他的语文教育。因而,历来语文教育史的研究者都是把孔子教育纳入语文教育的行列,应该说是有其充分的根据。当然,那时的语文教育还不能算作现代意义上的纯
20世纪40年代现代新儒学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挑战的特征分析
作者: 朱庆跃   来源: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新儒学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特征   挑战   20世纪40年代  
描述: 20世纪40年代既因具体历史情境的不同,也更由于自身的理论发展,致使现代新儒学相较之前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一些派别来说,在挑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面体现出了许多迥然性的特征,诸如在批判中国化
朝鲜朝儒学家成浑的性理学特征及其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疆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理学   特征   意义   李珥   成浑  
描述: 珥之间进行的论辩内容,阐明成浑性理学的"理气一发主理主气说"、"四端七情主理主气说"、"道心人心主理主气说"等特征,可以进一步探讨成浑性理学在韩国儒学史上的意义。
明代茶文化的特征浅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征   明代   泡茶法   茶文化   散茶  
描述: 明代茶文化繁荣发展,特征鲜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饮茶之法形成了以品饮散茶为主的泡茶法;与儒释道思想融为一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之部分;茶学著作数量为历朝之最;茶具进一步简化、平民化,形成实用、淡雅的时代特征
人道与理性: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道   先秦   特征   儒学   理性  
描述: 儒学之所以显于世,是因为先秦时期孟子和荀子从不同侧面来展开和发挥孔子学说,使儒学形成了以人道、理性为内涵的鲜明特征。"贵仁"作为孔子为儒学奠定的基本特征,其哲学内涵是人道原则和理性原则的结合。将孔子
试论辽朝自然灾害与饥民救济
作者: 暂无 来源: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辽朝   救济   自然灾害   特征   饥民  
描述: 在古代中国,自然灾害导致大量饥民存在,对于饥民的救济是加强社会控制的手段之一。由契丹族建立的辽王朝以农业和畜牧业为立国之本,有辽一代自然灾害不断,由自然灾害形成的饥民,辽王朝采取多种措施救济饥民。但辽朝对饥民的救济是在辽王朝"崇儒重佛"思想推动下的救济,手段不发达,弊端较多。辽朝的饥民救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加强了社会控制。
李白诗歌的浪漫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写算(教研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白   诗歌   特征   浪漫   精神  
描述: 儒、道、侠三种思想奇妙地统一于李白的思想性格和气质中.这使他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以及手法都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浪漫特征.
年龄的雅称及其疏证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D刊 学术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征   称谓   年龄   疏证   成因分析  
描述: 中国古代年龄的雅称带有深深的儒、道文化的烙印,虽然只是一种微末的文化现象,但一经融入典籍,亦足以凭其形象、雅致、深邃、幽隐的特征折射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之一。其形象性
衢州地区传统聚落和民居研究及其发展策略
作者: 郑育春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发展策略   特征   新农村建设   衢州地区   传统聚落和民居  
描述: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传统聚落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但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太多考虑优秀传统的延续和继承,新的建设工作往往是在拆旧建新的过程中粗放地完成。而同样为了发展经济,许多传统聚落盲目进行粗放式的旅游经济开发,肆意破坏环境,对其珍贵的聚落文化遗存未加保护,任其自生自灭。经过人为的改造和岁月的风霜,许多优秀的传统聚落已逐渐失去了其往日的和美。基于现状,笔者在考查了衢州及其周边地区部分传统聚落后,认为地域传统的保护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并初步探索了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传统聚落的发展策略问题,认为建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