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韩国“虎溪三笑图”题画诗源流考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虎溪三笑图   源流   题画诗  
描述: 由于韩国古代文人对于中国文化与文学知识的长期积累及"虎溪三笑"典故在韩国古代的不断流播,"虎溪三笑图"及其题画诗借由苏轼在高丽末期登陆韩国,并在其文人中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丽末朝鲜朝初期的很多文人都争相创作"虎溪三笑"题画诗,其高峰期的代表人物是徐居正。韩国古代的"虎溪三笑图"题画诗表现出了其文人亲山近水的隐逸情怀,崇儒尚佛的思想特征,同时又掺杂着他们对于祖国山水及文化的热爱。
论张大千绘画诗词的主体性哲学精神与审美意蕴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张大千   传统文化   题画诗  
描述: 张大千被誉为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其国画代表了近现代绘画的最高成就。作为一个具有浓烈民族文化情结的画家,张大千也是一个优秀的古典诗人和词人。其画大多有题画诗,这些诗歌不仅是画面的注脚,更凸显了绘画的意境。张大千的诗词,文辞质朴、内蕴沉稳、题材丰富、感情真挚、意境优美、立意深刻,往往与画面交融,蕴含着张大千的主体人格精神追求,将儒、道、佛传统文化精髓融会贯通,有着丰富的审美张力,表达了张大千主体性的生命哲学精神追求。
元代吴镇诗画思想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传媒(学术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吴镇   精神支柱   文学意蕴   题画诗   诗画思想  
描述: 题画诗到元代发展到了一个繁盛的时期,在艺术表现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吴镇就是其中的代表.吴镇是"元四家"之一,在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吴镇的诗画思想是其艺术发展的精神支柱,本文从诗情画意、道儒随性、文学意蕴几方面论述具体分析吴镇的诗画思想.
元代吴镇诗画思想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传媒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吴镇   精神支柱   文学意蕴   题画诗   诗画思想  
描述: 题画诗到元代发展到了一个繁盛的时期,在艺术表现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吴镇就是其中的代表。吴镇是“元四家”之一,在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吴镇的诗画思想是其艺术发展的精神支柱,本文从诗情画意、道儒随性、文学意蕴几方面论述具体分析吴镇的诗画思想。
花鸟画的题画诗(外一则)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诗词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任伯年   花鸟画   金谷园   吴昌硕   海派画家   《菊石图》   评论家   题画诗  
描述: 现代海派画家王震,字一亭,别号白龙山人。画技纯熟,笔意自如,评论家认为他的画风兼有任伯年的飘逸与吴昌硕的沉雄。他的一幅《菊石图》,作于1923年,画中菊石之外,以雁来红点缀,粗犷笔墨挥洒出一派烂漫秋色,题款有七绝一首写道:负腹深惭识字夫,秋容如醉客同孤。欲移七尺珊瑚树,金谷园荒剩得无?品读此诗,妙语蕴藉,意在画外。作为一个贫儒,面对着秋天的景光,感叹的是有负于自己
八大山人和猫
作者: 暂无 来源: 黑龙江画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僧   身毒   明心见性   南泉   八大山人   画中   人文素养   从谂   题画诗   无从置喙  
描述: 明末清初的旷世画僧八大山人,诗、书、画造诣均登峰造极。他书画成就的得来,主要靠他诗文功力和文化修养的滋养。亦僧亦道亦儒的八大,画中有禅、有诗、有意、有趣。因此,八大的诗文不容小觑。可惜的是,在对八大山人绘画的赏析、研究中,许多评论家由于缺少与研究对象相匹配的古典人文素养支撑,在面对八大的题画诗的时候,往往无从置喙。他们常常说,八大画上的题诗"诘屈聱牙,语义深奥,难以索解"。
黄公望隐居地怎么建
作者: 暂无 来源: 观察与思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富阳市   富春江   专家学者   记者   富春山居   故宫博物院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化研究   黄公望   题画诗  
描述: 素韵幽香裹秀丽,展时先有云舒卷。挥毫随写秋山图,真境未窥私范模”。富阳,作为《富春山居图》原创地,这座城市具有着丰富而深沉的人文表情。而那个叫庙山坞的山脊,因为是一代名家黄公望晚年的隐居地而充满了神秘和传奇的色彩。 . 日前,在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一百多位来自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以及有关国家的专家,在蒙蒙细雨中走迸富春山水,实地探访黄公望隐居地,将实景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对比,规划研究黄公望隐居地应该怎么建。 据清朝光绪《富阳县志》记载:“元处士黄公望(钱令旧志)在县东北二十里庙山(浙江通志同)”。《富阳县志》中还记载有“……住筲箕泉终老富阳,年八十六……”,黄公望隐居并终老富阳,这是专家们公认的事实。 富阳市文化研究组的专家向记者介绍说,黄公望隐居地共策划为三块内容:核心文化保护区,即“小洞天”,作为重点保护,尽量保留原貌;保护区延伸段,造“黄公望纪念馆”;外围区,将重点推荐富阳山水,游客可在江边乘游船,看《富春山居图》实景。 专家学者们坐船在富春江上浏览,皆为其旖旎淡雅的景色而深醉其中。两岸山林郁郁葱葱,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沿岸有狭长的河谷和平原,不远处低山绵延,坡势浅缓,绿树繁茂。丘陵拥抱秀水,天工神斧,塑造出锦绣图画。常言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闹中取静的富春山居,不失为宁静的乐土,自然深深吸引了黄公望。 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原处长、台湾艺术大学造型研究所教授王耀庭说:“我们今天来到黄公望隐居地,山上景色非常迷人,再加上很诗意的富春江,与我在古画上看到的是相似的意境。我年轻时就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记得在1974年的时候,有一位很有名的学者徐复观教授,他当时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到博物院参观,来看《无用师卷》和《子明卷》。他认为《子明卷》画的是另一个富春,徐先生的结论当然是错误的,博物院的一位老前辈说富春就是指富阳。但是我对徐先生的辩论的精神是赞同的,所谓打破沙锅问到底,把所有事情都理清楚。我是第一次来到富阳,在富春江上观光时,证实了《富春山居图》中的山境,的确是富阳这里的风光。” 专家们认为要建黄公望隐居地,找准定位很要紧。这儿生态保护不错,境内山势深远,竹林茂盛,荟萃了亚热带森林景观。而且这里号称“世界一流竹园”,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竹木研究基地也驻扎在此。 车子顺着蜿蜒的山道经过一片茂密的竹林,专家学者终于找到了与《富春山居图》相对应的连绵起伏的丘壑。 黄公望耗时三四年而成的《富春山居图》,高一口尺余,长约二丈。此图展现了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富春江两岸峰峦坡石,树木苍苍,疏密有致地生于山间江畔;村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散落其间。明代大画家董其昌曾称道:“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富春山居图》的确给人咫尺千里之感,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得不叹为观止。正如明末清初画家恽南田所说,“所作平沙秃峰为之,极苍莽之致。” 但令大家困惑的是图中景点,与现实生活中的景观相对却无一处是一模一样的。这是中国画的独特魅力之所在。正如当代绘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指出:“古人言江山如画,正是江山不如画。画有人工之剪裁,可以尽善尽美。—记者自小随名家学习中国画因此略谙其中的道理。 记者了解到,黄公望与许许多多历史上成功的画家一样,其初衷未必是当个纯粹的画家。黄公望也是在报国无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以传道和绘画作为生存方式及性情之寄托。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文化类型和创作心境,可以通过笔墨技法的步骤解析出来。中国画历来有“画如其人”的说法,黄公望性情温和、睿智,在官与隐、儒与道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这是他后半辈子生活道路平坦,并享有高寿的主要原因。他的《富春山居图》既充分体现了他清冷明洁的道家风骨,又表现出了儒家士大夫从容不迫的严正步履。这也许就是他被推为元四家之首,及数百年来山水画史上被奉为“南宗正脉”的基本因素。 杭州市历史学会会长赵一新说,公元1350年,黄公望将《富春山居图》送给无用禅师。从开始酝酿,到完成,黄公望用去近四年的时间,这期间他多次离开山居,所到之处遇景色新奇,便用纸描摹,按照现在的说法,犹如作家体验生活,最终博采天下之秀美雄健于一幅《富春山居图》。 “入山眺奇壑,幽致探何穷。一水清岭外,千岩绮照中。萧森凌杂树,灿烂映丹枫。有客茅茨里,居然隐者风”。这是黄公望《为清容长幅》题画诗。此诗写于1338年4月(至元四年),此时黄公望70岁,初住筲箕泉。坞底山峰俗称筲箕肚皮,意为一只反扣的筲箕。筲箕是从前用竹编制的淘米用的工具,家家必备。筲箕泉是筲箕肚皮山上汇流而下的山泉。黄公望刚来结庐不久,自然还不能以主人自居,因此,很客气地说道,“有客茅茨里,居然隐者风”。据此可以看出,黄公望作为一位隐士是感到自豪的。那时富春江的水位比现在高多了,眼下的白鹤村那时叫白鹤墩,四周均是水。“幽致探何穷”,是说庙山坞之幽深;“一水”就是富春江。 记者站在当年黄公望在诗中所描绘的所在地,看到筲箕泉有一部分已干涸。如何能增量显然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研究组专家们说他们正在研究如何使筲箕泉恢复原貌。并建议在小洞天再往梅树湾里有泉水处,筑一亭子,树一石碑,可观景,可小憩。亭子的造型应是宋元风格的木石结构,古朴简单、小巧玲珑,顶上可用砖瓦。石碑正面书“筲箕泉”,一背面书说明铭文。经过一段泥泞的小道,车子来到庙山坞坞底的一块平地,即“小洞天”。黄公望当年的房屋早已不在,但是门前的小桥流水依旧。文化研究品牌推广组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的道路是几十年前亚林所搞研究才开辟的,而在元代,到达坞底要从水路沿山路穿越一路的密林。到达坞底后抬头望天,记者突然感觉豁然开朗,真是“别有洞天”之所。 在黄公望《秋山招隐图轴》题跋上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予向构一堂于其间”,一堂的概念,就是一组房屋,79岁的黄公望此时已建起了一排房屋。故此,专家们认为除了基本的住房格式外,特别重要的是他搞创作的南楼。小洞天的所在地,应该就在坞底最深处。 “除基本的住房格式外,特别要构思好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的画室——南楼。而在南楼内可陈设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情景的内容物。”专家建议,“房屋样式应从宋元著名的山水画中寻找依据及灵感。房屋内可陈设斗笠、鱼竿、起居家具、画案以及院落等各种生活的陈设。” 南楼就在看山房的南边临溪处。专家们说:叫、洞天和南楼的房屋样式、陈设必须简洁而有时代特色,起居家具及画案要符合宋元风格,南楼可考虑重现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时的情景。” 专家们还特别指出:“房屋的建筑材料建议用土木结构,尽量不要使用钢筋水泥。建议用屋瓦而非全部草屋,特别建议带披的样式,以符合喜欢在室外喝茶、品酒、聊天、观景的画家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情趣。” 通往黄公望的太极古墓,只有一条隐蔽的小路,在一个山峰,终于找到了位于石崖的平台上的古墓。一般的坟墓都是葬在弧形土垅的核心,这个墓虽处在石垅核心,但对于外圈土垅来说,却只占了一个角。整个墓地形状其实就是个太极图。平台面积颇大,很平坦。平台的外圈接近悬崖处,有一条圆弧形土垅,看似太级图的边线。墓的中间还有一条S形的界线,界线左边明显要低于右边。另外,专家们在与墓平行的阴极鱼眼处,寻到了一个旱井以及一堆假山石。站在靠近悬崖处,可以清楚地看到庙山坞坞底的平地和“小洞天”,以及稍远一些的富春江。由于古墓尚未挖掘,到底是不是黄公望的墓,尚待进一步考证。但这里是黄公望结庐隐居地已是不争的事实。 四 “作为《富春山居图》的诞生地和实景地,我们将义不容辞地把这方山水保护好、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真正立足环境、依托山水、根植文化,走山水路、打山水牌、建山水城,重整山水文化资源,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中共富阳市委书记徐文光与前来考察调研的专家说。“随着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必将加快推动‘富裕阳光之城’和‘运动休闲之城,建设。不久的将来,富春江将重现‘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绝妙美景,这里白天可激情滑翔伞、挥杆高尔夫、嬉水皮划艇,晚上可领略别致的‘春江花月夜’、‘绿岛小夜曲’,一个全民崇尚健身、人人热爱运动的城市;一个生活充满快乐、生命充满阳光的城市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至于作为整个规划的重头戏的黄公望结庐隐居地何时开始建设,富阳市委宣传部部长赵玉龙则说:“温总理的一场答记者问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画上华彩的句号,而最精妙的一句:‘画是如此,人何以堪’。通过大家的多方努力,终于确定明年6月,由浙江博物
孔维克题画诗文、联语选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   济南   同根   联语   画意   佛文化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   民间传统   题画诗  
描述: 孔维克先生自幼就领悟了中国美术的特色是文画同根,它的美术作品多儒气,无匠气,其画有文采,文有画意诗文与画意珠联璧合。从画家这些诗文、联语中我们便可窥一斑。
厚积薄发 存以甘棠——赏析宋省予先生的题画诗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乡土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花鸟画家   文人画家   传统思想   “新学”教育   厚积薄发     题画诗  
描述: 我省近代著名花鸟画家宋省予先生,出生在清末福建上杭的书香门第,幼年受儒、道传统思想和家学影响,研习经、传,后游学粤北潮汕一带,接受西方新学教育,诗学与画学相形见长,成为我省近现代为数不多,且艺术造诣颇深的文人画家。1950年应广东潮州韩江中原文献研究会秋咏征诗之邀,宋省予先生作七律《九秋咏》9首,为研究会助兴。画家以独有的诗情,存盛唐之遗韵,厚积薄
言情·感物·论画——赏读文人画家宋省予先生的题画诗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人画家   诗与画   花鸟画   传统思想   感物   描写   粤北   传统文化   福建上杭   题画诗  
描述: 我省近代著名花鸟画家宋省予先生,出生在清末民国初福建上杭的书香门第,幼年受儒、道传统思想和家学影响,研习经、传等传统文化,后游学粤北潮汕一带,接受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