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第二届抽象雕塑研修班汇报展7月亮相北京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级研修   杂志社   艺术馆   抽象   学员   现代雕塑   理论与实践   工艺美术   专业委员会   研修班  
描述: 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中国《雕塑》杂志社共同举办"第二届(2012)全国抽象雕塑高级研修班",历经一个半月的理论与实践授课,于六月底圆满结束。学员们满载作品从工厂返回北京举办结业汇报展。此次展览于7月6日下午在北京国粹苑一号馆3层的"儒仕儒家·国粹艺术馆"开幕。
数学抽象与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学科普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山流水   概率统计   模糊数学   数学抽象   艺术   通俗文学   非诚勿扰   软科学  
描述: 看过一些抽象派的所谓画作,可能太过愚钝,实在无法领略画师的心境和神来之笔。其实,换个角度来思考,或许大众看我们数学家的论文,更加味同嚼蜡,自古云:话不投机,高山流水,曲高和寡,大众喜欢什么?通俗文学
中国传统绘画抽象艺术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雪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抽象艺术  
描述: 主要对中国传统绘画抽象艺术的成因进行分析,指出儒、道、释三家学说在传统绘画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进而讨论了笔墨、色彩和线条在传统绘画抽象艺术的表现并分析了自魏晋时期、唐宋、明清至今,不同时期抽象艺术在传统绘画中的作用和发展。
作为一种精神方式的抽象——李磊抽象艺术笔谈——抽象绘画的形而上意味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磊   诗人   形而上   抽象绘画   抽象艺术   意味   精神  
描述: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名句“晨钟云外湿”,看似不合情理,叶燮曾议论道:“声无形,安能湿?钟声入耳而有闻,闻在耳,止能辨其声,安能辨其湿?……然此诗为雨湿而作,有云然后有雨,钟为雨湿,……俗儒于此,必曰晨钟云外度。又必曰晨钟云外发,决无下‘湿’字者。不知其于隔云见钟,声中闻湿,妙悟天开,从至理实事中领悟,乃得此境界也。”这里,
抽象绘画的形而上意味——评李磊的抽象绘画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磊   诗人   形而上   抽象绘画   意味  
描述: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名句“晨钟云外湿”,看似不合情理,叶燮曾议论道:“声无形,安能湿?钟声入耳而有闻,闻在耳,止能辨其声,安能辨其湿?……然此诗为雨湿而作,有云然后有雨,钟为雨湿……俗儒于此,必曰晨钟云外度。又必曰晨钟云外发,觉悟‘湿’字者。不知其于隔云见钟,声中闻湿,妙悟天开,从至理实事中领悟,乃得此境界也。”这里,叶燮指出了两种全然不同的观察世界的角度:
道儒思想与中国画非纯粹的抽象美学意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抽象美学意识   儒家思想   绘画技法   道家思想   艺术精神   中国画  
描述: 中国画具有独特的非纯粹的抽象美学意识,这种抽象意识源于中国的道儒思想和美学精神。 “抽象”一词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从哲学的角度来解释,是指撇开事物非本质属性,抽取事物属性的本质,是意识活动的一种
抽象绘画的形而上意味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名句“晨钟云外湿”,看似不合情理,叶燮曾议论道:“声无形,安能湿?钟声入耳而有闻,闻在耳,止能辨其声,安能辨其湿?……然此诗为雨湿而作,有云然后有雨,钟为雨湿,……俗儒于此,必曰晨钟云外度。又必曰晨钟云外发,决无下‘湿’字者。不知其于隔云见钟,声中闻湿,妙悟天开,从至理实事中领悟,乃得此境界也。”这里,叶燮指出了两种全然不同的观察世界的角度:诗人
三类抽象函数问题的处理策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高中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已知函数   不等式   处理策略   单调函数   实数   单调递增   抽象函数   解析   证明   取值范围  
描述: 三类抽象函数问题的处理策略
试论儒文化的基本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本特征   儒文化  
描述: 从文化功能论的角度,儒文化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开放性、两重性和统合性三个方面,以期涵盖儒文化内容的各个方面,注重抽象意义上儒文化的含摄性,做到抽象与具体、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中庸:孔子语境中作为君子的必要条件
作者: 梁舒娅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论语   孔子   君子  
描述: 本文将将君子不再当抽象概念讲,而是作为理想人格的实践结果,并从此着手,试分析中庸对于"实体化君子"的密切性,从而论证中庸作为君子必要条件的合理性.
< 1 2 ... 17 18 1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