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礼记 选
作者: 北京四海经典文化传播中心   来源: 北京:中华书局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礼仪  
描述: 本书精选《礼记》经典篇章,主要有礼运第九、学记第十八、乐记第十九、经解第二十六、仲尼燕居第二十八、孔子闲居第二十九、表记第三十二、儒行第四十一等。
茶道思想对我国礼仪和道德教育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茶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   道德思想   茶道思想  
描述: 价值,尤其是对中国礼仪以及道德教育方面的影响极为深刻。本文以茶道思想对我国礼仪以及道德教育方面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
清朝国子监礼仪职能考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   视学   临雍   清朝   国子监   释典  
描述: 清代伊始,清政府设置了教育机构——国子监。之后,出于加强儒学思想统治的需要,清代统治者不仅将国子监看作是一个教育机构,更将其作为宣传儒学思想、祭祀孔子等先儒先贤的神圣之所在。
彭林:用传统的礼仪以推扬儒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   《礼记》   传统   思想史   礼乐文化   儒学   清华大学   《周礼》  
描述: 彭林,生于1949年,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先秦史等历史文献学和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偏爱经学,尤其注重对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以及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研究。在清华大学,彭林常年开设“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一课
论《周礼》对周代及周后世服饰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丹东师专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   影响   天命  
描述: 注重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中,礼为“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礼是“四律”—礼、义、廉、耻之首。“周礼”作为一门哲学体系以至成为后儒经书,对周代及周代后世的服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播种文明收获儒稚:吉化六小文明礼仪教育小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课程学习(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   中华民族   德育教育   青少年   思想道德建设   文明   播种   收获  
描述: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然而近些年来,公民的文明素质却呈现出不尽如人意的状态,这与我们对德育教育的忽视和低效有着一定的关系。而文明礼仪教育又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培养良好文明举止对学生的终生受益无穷。
礼记:中华传世经典阅读
作者: 张树国点注   来源: 青岛:青岛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礼仪   古代   中国  
描述: 现仁义之心,体味礼义,在丧祭之类的各种仪式中恪守着礼仪成规,逐渐发掘出古礼的真精神,对礼作出新评价、新解释,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儒家思想的自我超越。如《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
孔子授礼所据典籍考
作者: 张海波   来源: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礼教   礼仪   《仪礼》   礼义   志书  
描述: 孔子所授之“礼”,包括礼仪和礼义两方面内容。礼仪是礼之载体、礼之形式,传世“三礼”中的《仪礼》与孔子礼教关系最为密切,很可能经孔子“修起”并为其演习、传授礼仪时所参考;礼义反映的则是礼之精神、礼之实
礼学思想在孔子及其后学间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张焕君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   《三礼》   礼学传统  
描述: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门下有四科十哲,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可谓人才济济。孔子卒后,弟子思念恩师,缱绻不已,以待父之礼,为之服三年心丧。所谓"心丧",就是比况于为父亲服斩衰三年而在仪节上略有差降,不穿正规丧服,即"如父而无服",此正是孔门弟子为纪念孔子所特设的。曾被孔子评为"不受命"、货殖贸易"亿则屡中"的子贡更是"庐于冢
服周之冕 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
作者: 阎步克   来源: 北京:中华书局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礼仪   周代   中国   研究  
描述: 本书围绕《周礼》六冕制度及其对历代冕制的影响,探讨了服饰礼制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六冕并非真实的周朝原生礼制,而是《周礼》的建构,反映的是周朝政权与神权的分配,具有“君臣通用”特点。随汉廷尊儒,中国制度史上出现了“古礼复兴运动”,其间古冕被重新采用。王朝在宗经、复古思潮促动下,重新采用占冕;同时从尊君、实用出发,立足现行品位结构而调整古冕等级。经学家对古冕的不同阐释,也引起了诸多纷争。理性化、世俗化倾向,最终导致了“服周之冕”的低落。《周礼》六冕的漫长兴衰变异,折射出了服饰与权力、学术与政治在传统中国的复杂关系。
< 1 2 ... 52 53 5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