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李如圭之《仪礼》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仪礼》   《仪礼集释》   李如圭  
描述: 李如圭《仪礼集释》集众家之说以释《仪礼》经文。在《仪礼集释》中,李氏特别重视郑玄《仪礼注》,有时甚至仅引郑注而于他家解义无涉及。李如圭对贾公彦《仪礼疏》亦颇为重视。不过李氏不是直接征引贾疏,而是约贾疏而成解义。李如圭《仪礼》诠释内容主要有经文之释义、礼意之阐发、礼例之归纳、名物制度之考证。李如圭之《仪礼》学对南宋中后期《仪礼》学之复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后世的《仪礼》诠释提供了参考。
《家礼》对《仪礼》丧葬礼仪知识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遗产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仪礼》   丧葬礼仪知识   《家礼》  
描述: 儒家礼仪文献为中国长期以来的礼仪实践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是礼仪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从《仪礼》到《家礼》,历代有关礼学的著述,讨论丧礼、丧服的篇卷众多。这些经典的丧礼记述,成为丧礼知识传承的重要依据。《仪礼》化俗成礼,制定了一套复杂的士大夫及以上阶层的礼仪制度。且成为后世制定礼典,传承礼制的基本依据。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仪礼》不能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要,朱熹试将《仪礼》化繁就简,尝试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儒礼,《家礼》又逐渐成为后世礼书的基本模板。《仪礼》、《家礼》作为儒家重要礼仪文献都呈现出一脉相承的丧礼书写特点:以“慎终追远”为丧礼的基调;以别亲疏、贵贱为制礼的基本原则;倡导有节制的、周全的情感表达。
再论中国古代数学与儒学的关系——以六至七世纪学者对于礼数的不同注疏为例
作者: 朱一   来源: 自然辩证法通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数学   《仪礼》   《五经筭术》   礼数   儒学  
描述: 本文通过分析贾公彦、孔颖达、甄鸾、李淳风等对于《仪礼·丧服》“去五分一以为带”的注疏、注释,揭示出诸家对于礼数的数理解释不尽相同。具体来说:一、贾、孔等遵循注疏儒家经典的做法,把数学知识作为儒经的一部分,他们对于礼数的理解是依据汉字结构,其算法实施不需要筹算;二、甄、李等则重新组织儒家经典以适应当时数学著作的体例,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礼数,其算法有一个筹算过程。从历史语境来看,这发生在甄鸾扩展数学应用范围,以及唐代政府注疏儒经和注释算经活动的背景下。本文认为我们需要拓展中国古代数学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数
孔子授礼所据典籍考
作者: 张海波   来源: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礼教   礼仪   《仪礼》   礼义   志书  
描述: 孔子所授之“礼”,包括礼仪和礼义两方面内容。礼仪是礼之载体、礼之形式,传世“三礼”中的《仪礼》与孔子礼教关系最为密切,很可能经孔子“修起”并为其演习、传授礼仪时所参考;礼义反映的则是礼之精神、礼之实质,它更注重礼与人之情感、道德之间的关系。孔子讲授礼义时,曾援引、阐释“志”“礼志”“周志”等志书中有关礼义的记载。志书大约亡佚于“秦火”,今本《礼记》中尚能寻觅其吉光片羽之佚文,这应与孔子传授礼义时参考志书有一定关系。
仪礼经传通解
作者:     朱熹   来源: 北京:线装书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礼仪   《仪礼》   古代   中国   注释  
描述: 《仪礼经传通解》(3函22册)三十七卷,附《仪礼经传通解续篇》二十九卷。宋朱熹(1130-1200)撰。是编初名《仪礼集传集注》,北宋时,王安石独尊《周礼》,废黜《仪礼》,朱熹乃以《仪礼》为“经”,而将《礼记》及诸经史杂书中所载古代礼制,附在本经之下,兼取后儒注疏,加以诠释,晚年更定,始有今名。
算学、儒学与制度化-初唐数学的多样性及其与儒学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算学   《仪礼》   制度化   《五经筭术》   儒学  
描述: 唐因隋制,国子监设算学馆,李淳风等注释的十部算经被立於学官,其後更是在科举中设明算科。毫无疑问,初唐数学获得了巨大的制度化成就。但是,前人对这些史实背後的历史动力讨论不多。透过《仪礼注疏》、《礼记正义》与《五经筭术》,本文分析了六至七世纪学者贾公彦、孔颖达、甄鸾、李淳风等对《仪礼》〈丧服〉的同例注疏,从而揭示出诸家对儒经的数理解释在计算思路、方法、工具等多方面的差异,是两种不同的数学实作。而且,本例中贾、孔等人的算法特点亦体现在唐代其他儒经的注疏中,并且延续至清中叶,因此形成了具有一般性的儒家自身的计算文化传统。本文进而再透过分析诸家对数学的相关论述,揭示初唐时期学者们对於数学的功能与作用存在不同观点。一方面,贾公彦、孔颖达等认为其自身的计算文化传统应用於儒经,而传统筹算数学应用於算经;另一方面,李淳风等则认为传统筹算数学可以广泛地应用於音律、度量衡、历法、儒学等诸多领域,甚至将之视为一切知识的基础。这两种数学实作与对数学观的差异,恰好可以印证初唐算学馆的数次置废,以及算学与儒学在制度安排上的差别。由此,初唐数学的高度制度化发展实际上是李淳风等在算学与儒学张力之中努力的结果。
孔子神算
作者: 裴传永   来源: 走向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弟子   《仪礼》   至圣先师   子夏   年满   乐经   那可不   孔圣人   占算   破烂不堪  
描述: 孔子办学,有教无类。在他门下,聚集了来自鲁国和周边许多国家的贫贱子弟,子夏便是其中一位。子夏家境之贫寒,从《荀子·大略》所谓"子夏家贫,衣若悬鹑"的记载中就可见一斑。何为"衣若悬鹑"?意思是说身上穿的衣服就像是鹌鹑的尾巴。鹌鹑的尾巴,众所周知,那可是少皮无毛的。用鹌鹑的尾巴比喻子夏身上的衣服,可见那该是何等的破烂不堪!不过,老天爷是最公平的。它虽然没有给予子夏优越的家
儒学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启示
作者: 陈卫平   来源: 华夏文化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纲   《仪礼》   话语体系   白虎观会议   中国哲学史   宦学事师   仁义礼智   天地之间   冯友兰   历史启示  
描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悠久的中华文明为深厚土壤的。这意味着我们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历史的经验中获得启示。中国传统社会在汉代以后的2000多年里,尽管改朝换代的悲喜剧一幕又一幕,但是儒学作为核心价值却一直没有变,儒学始终指导和规范着国家、社会和个人,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借用理学家的话来说,就是“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这意味着儒学的核心价值得到了有效的
中华文化元典《开成石经》文化典藏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成石经   《仪礼》   九经字样   博物馆馆藏   五经文   影印出版   碑林博物馆   整理编辑   元典   汤一介  
描述: 《开成石经》文化典藏,以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民国精拓为底本,由汤一介、张岂之,张国有、赵世超四位专家带领西安碑林博物馆及文物出版社资深古籍专家历时两年整理编辑,为《开成石经》第一次原大影印出版。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论语》等12部儒家经典及《五经文字》《九经字样》两部儒经字
《开成石经》文化典藏 最具收藏价值的儒家经典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郑覃   开成石经   春秋穀梁传   《仪礼》   国子祭酒   《春秋公羊传》   宰臣   左氏传   正字学   唐玄度  
描述: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最有体系、刻载儒家经典最多、刊刻规模最大、迄今保存最完善的官方刊刻石经,为后世刊刻、抄录、校对儒经之标准。[古本之终今本之祖集儒经之大成]《开成石经》,唐代的官方刻经,由宰臣兼国子祭酒郑覃主持,大儒周墀、崔球、张次宗、温业、唐玄度等校订,为一时之选。始刻于文宗大和七年(833年),开成二年(837年)完成。《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及《孝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