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尚书》的传播与古文《尚书》的真伪
作者: 唐旭东   来源: 2012年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国际研讨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古文《尚书》   辨伪   传播   《尚书》  
描述: 》立于学官。东汉光武帝表现出对古文《尚书》的浓厚兴趣,章帝大力支持古文《尚书》的教学与发展。东汉及魏晋古文《尚书》官学和私学的师承与传播说明孔氏古文《尚书》与孔《传》不可能是伪书。
浅论儒家文化的传播模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模式   传播   儒家文化  
描述: 经过几千年的承续传载,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深深影响着国民,烙入国民的骨髓。从“尊儒兴学,科举入仕”、“注经立说,广办私塾”、“家族渗透,传承儒家文化”、“受众广泛,有教无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儒家文化的传播模式。
北魏时期的儒学传播
作者: 宋玉鹏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魏   传播   儒学  
描述: 问题得到重视先后出现了关于北朝儒学研究的论文和专著,但总结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儒学与民族融合和封建化、儒学与佛道的斗争与融合、儒学的自身演变等方面。从儒学传播的角度对北朝儒学的研究还存在明显不足,值得
西昆文风在科场的传播与影响考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崇儒   西昆文风   科举   传播   佑文  
描述: 西昆文风除了表现在诗歌、四六文以外,还风靡于科场律诗、赋当中。太宗、真宗朝"贪才"、"佑文"的风气,加上日渐严密的取士制度,使得作为学者宗师的馆阁词臣与科场之间以"文"为中心密切互动。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文士频频担任各级贡举考试官,并利用其在文学上的话语权大量奖掖后进、编选文集,使西昆文风在科场中风靡一时。以律赋为例,其西昆风格表现为形式上的精工律切,内容上的博雅典赡。馆阁与科场间的互动,实际统一于宋初文教政策重心由"佑文"向"崇儒"的风气转变中,一方面,"崇儒"之风气已启,另一方面"佑文"之余烈尚存,由此形成了具有西昆风格的科场文章"以儒饰文"的过渡性特征。
论佛经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以《佛说盂兰盆经》对《宝莲灯》的影响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播   故事   佛经   接受   再创造  
描述: 中国的思想体系无外乎儒、道、释三家。释就是释迦牟尼创造的佛教。释迦牟尼不是中国人,但是他首创的佛教却深深影响了中国思想文化。本文并不是从宏观上阐明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或者发生机制,而是从微观上通过《宝莲灯》沉香救母故事对《佛说盂兰盆经》目连救母故事的借鉴的论述来确证此种影响的存在。
论佛经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播   故事   佛经   接受   再创造  
描述: 中国的思想体系无外乎儒、道、释三家。释就是释迦牟尼创造的佛教。释迦牟尼不是中国人,但是他首创的佛教却深深影响了中国思想文化。本文并不是从宏观上阐明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或者发生机制,而是从微观上通过《宝莲灯》沉香救母故事对《佛说盂兰盆经》目连救母故事的借鉴的论述来确证此种影响的存在。
孙思邈药王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塑造   传播   孙思邈   药王形象   永恒性  
描述: 孙思邈药王形象在唐代传播是大唐盛世社会各阶层的集体无意识的民族认同,也是药王形象所体现的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和合传播。孙思邈药王形象在古代的传播,是以大众化的信息传播为手段的典型代表,就传播的社会环境
张照与曲阜孔氏的姻亲关系及对其书法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氏家族   书法学   雍正   传播   书画题跋   姻亲关系   曲阜   孔子   何国宗   乾隆皇帝  
描述: ,复任刑部尚书。乾隆十年卒,谥文敏。张照与曲阜孔氏有姻亲关系,其女婿为孔子69代孙孔继涑,其儿媳系孔子71代女孙。孔继涑刊张照手迹于曲阜,并集张照书画题跋为《天瓶斋书画题跋》,对张照书法和书学的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朱舜水与德川光国 儒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影响
作者: 林和生   李心纯   来源: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1701   人物朱舜水   1600   传播   江户时代   德川光国   人物   1682   日本   1628   研究   儒学  
描述: 本书就明末清初浙东大儒朱舜水与日本宰相(水户藩主)德川光国的关系进行了介绍。光国礼聘舜水为“宾师”传授儒学,给日本精神文化以巨大影响。梁启超曾说:“德川两百年,日本整个变成儒教的国民,最大的动力是在舜水。”光国尊崇儒学,为舜水展现才华提供了机会和条件,而舜水渊博的知识,也成就了光国编写日本的史记——《大日本史》的伟业。通过本书还可以看到一些罕见的极富研究价值的文献。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