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论公孙龙与后期墨家的正名学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孙龙   先秦哲学   正名   后期墨家  
描述: 在先秦儒、道、名、墨、法诸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学说中,都或深或浅地对正名有所论述,但都缺乏深刻性和完整性。直到战国末期,由于公孙龙和后期墨家从各个不同层面深入研究了正名问题,方使先秦正名理论达到了一个真正具有逻辑学意义的全新高度,成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精华
胡适的墨学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史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适   哲学方法   墨学研究   墨家逻辑   三表法   梁启超   墨家思想   《墨子》   政治主张   后期墨家  
描述: 一在胡适早年的学术活动中,墨学研究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他的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就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研究墨家逻辑学,在其后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中,又把上述墨学研究扩展深化。他有关墨学的论著还有以墨子·小取篇)新估})、《梁任公(墨经校释)序》、《论墨学》等。年轻的胡适为何如此钟情于墨学呢?胡适在赴美留学之前,即受梁启超影响对墨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在《梁任公(墨经校释)序}}中说:“他在《新民丛报》里曾有许多关于墨学的文章,在当时引起许多人对于墨学的新兴趣,我自己便是那许多人中的一个人。’*然而,这并非主要原因,充其量只是一个诱因。众所周知,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即大力提倡“整理国故”的学术活动。胡适认为,要创建一个新文化系统,既不能专靠输入外部文化,也不能只是古代文化的复活,而应该是在旧文化中找到“有机地联系现代欧美思想体系的合适的基础,使我们能在新旧文化内在调和的基础上建立我们自己的科学和哲学”②。不过,作为新文化人的胡适,有着强烈的非儒情绪,认为“中国哲学的将来,有赖于从儒学的道德伦理和理性的枷锁中得到解放”,“换句话说,中国哲学的未来,似乎大有赖于那些伟大哲学学派的恢复。”③因此,在先秦与儒学...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