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美教育:孔子还是苏格拉底?
作者: 杨文轶   来源: 发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底   教育工作者   学生   课程设置   孔子   中国   应试教育   教育体系  
描述: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美两国教育工作者似乎都钟情于对方的教育体系。美国教育工作者试图效仿中国,培养更多注重学术修养、能在国际大赛中取得更好成绩的学生;而中国教育工作者却一直希望摆脱对应试教育的依赖,削弱其对课程设置以及学生生活的控制,借鉴美国课程中那些具有自发性和创造性、以学生为中心的因素。”
孔子不姓孔
作者: 暂无 来源: 发现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氏   先秦时代   历史学家   司马迁   史记   孔子   血缘关系   世家   相区   种族  
描述: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字仲尼姓孔氏。"司马迁是伟大的历史学家,但是《史记》也并非完美无缺,他说孔子"姓孔氏",其实并非如此。原来,在先秦时代,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一个有血缘关系的种族起一个称号,用来和其他种族相区别,叫姓。后来由于子孙增多,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
赏心十六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发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随笔   杂文   阅读知识   杂谈  
描述: 苏东坡诗、书、文章都好不说.最重要的是“识趣”,是旷达之人。出入儒释,而得禅风习习。’苏东坡死于公元1101年。死后怀念他的人固然多,但他真正被奉为“偶像”,一举一动、一巾一服都成为追逐模仿的焦点,恐怕是明万历中期(大约1600年)之后的事了。晚明文人爱风流,琴棋书画、喝茶说禅样样都能来一手的“苏长公”几经抬举.遂成为异代而兴的“文化品牌”。晚明文人的这一爱好,当时随着海上私人贸易渡海到了日本。
萝卜白菜的意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发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菜   国画   传统   厌食   张大千     萝卜  
描述: 我不懂画艺,却爱看画。少年受环境熏陶,多看国画;稍后受西方人文思潮感染,一度醉心西画;于今中年情怀十分秋,仿佛悟出了疏影横窗的玄机,竞又耽悦浮现传统风骨的国画。既有这份偏爱,照说应该学点画理,这样看画才可看出真乾坤;但我毕竟疏懒,总觉得心之所爱,何须讲理?于是,我说的传统、风骨,指的也就不是画的技巧。而是画的意识了。张大千画过一幅关于萝卜白菜的画,题了一首石涛的七绝:“冷澹生涯本业儒,家贫休厌食无鱼。菜根切莫多油煮,留点青灯教子书。”绿缨红头的萝卜、鲜嫩青翠的白菜,此处已成寒士操守的象征,配上那首诗,风骨自是越发峥嵘了。
三千臭皮匠:集体能否产生智慧
作者: 暂无 来源: 发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体能   智慧   诸葛亮  
描述: “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个诸葛亮。”众人的智慧就一定能胜过个人的智慧吗?在东吴孙权帐下,高人策士满堂,哪个比臭皮匠差?但诸葛亮孤身一人却舌战群儒,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得东吴联刘抗曹。这是怎么回事?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