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尚任艺术鉴藏与文学创作之关系考论:以新见孔氏题陈洪绶《饮酒读书图》跋文为缘起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洪绶   孔尚任   《饮酒读书图》   《桃花扇》  
描述: 本文利用上海博物馆藏明陈洪绶《饮酒读书图》所存孔尚任题跋四则,略补《孔尚任年谱》之阙,并从孔氏罢官归里时间、重阳情结、戊子境况等方面,研读孔跋的文学研究价值。论文复又着重探究了艺术鉴藏活动与孔尚任文学创作之间的学术关系,认为艺术鉴藏不仅丰富了孔氏诗歌创作的题材内容,相关鉴藏术语还屡被化用于其诗论之中;而在《小忽雷》、《桃花扇》传奇的创作过程中,孔尚任更将艺术品"小忽雷"及"桃花扇"设定为全剧情节结构道具,并在两部戏文中渲染"博古"色彩与情调,充分显示了艺术鉴藏对其戏曲创作的特殊影响。
《孔尚任诗文集》后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196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出版社   孔尚任   《后记》   诗文集  
描述: 1958年秋天,我辑了一木《孔尚任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我当时所见到的孔氏的作品,都辑在那本书里,自知成书仓促,缺漏很多,因此,在书的《后记》里说。
论司马相如赋的本原和特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196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司马相如   文学作品   特点   汉赋  
描述: 司马相如把汉赋发殷到了最高的顶峯,所以揭雄说:“如孔氏之门用赋也,则览谊升堂,相如入室矣。”
屈原,作为儒学传播与影响的重要个案
作者: 常森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行》   屈原   儒典  
描述: 屈原接受了《尚书》《诗经》《左氏春秋》《论语》《五行》《孟子》等儒典的巨大影响。他基于对儒典、儒学的接受,建构了以道德和天命为双翼的宏大历史观,并凸显了对君臣、君上与后妃关系的政教伦理关怀。此前屈原研究和儒学研究两大领域都忽视了这一点。从儒学传播和接受层面上来观照屈原,无疑有重要学术意义:在与屈子关系的发掘中,《尚书》《诗经》等传世儒典以及新出《五行》篇都彰宣了新的价值;在与儒典关系的发掘中,屈子也呈现出新的景象,获得了新的诠释。
张廷银推荐:《先秦“仁”学思想研究:儒、墨、道、法家“仁”论说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功利   研究体系   可信度   “仁”学思想   思想家     先秦诸子   法家  
描述: 本书选取先秦诸子中最具代表性且文献可信度较高的儒、墨、道、法四家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各家“仁”论的‘首要特征,论述“仁”论在不同阶段、不同思想家中的发展水平,比对各家“仁”论相互影响或排异的状况,从而建立了以道德与功利的成分在“仁”论中结合的紧密程度为中心,贯穿儒、墨、道、法四家的“仁”学思想的研究体系。
梁武帝“舍道事佛”的时间、原因及其他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舍道事佛   文学   梁武帝  
描述: 梁武帝"舍道事佛"之事历来争论不休,疑其伪者有之,断其真者有之。细绎其版本,释法琳的《辩正论》卷八之《梁武皇帝舍道敕文》是不足为据的,梁武帝"舍道事佛"之事的记载当以释道宣《广弘明集》卷四之《舍事李老道法诏》为准。结合《舍事李老道法诏》之文本,并参之以其他事实,可以判定梁武帝"舍道事佛"的时间为大同七年(541)。梁武帝自登临大宝之后,在怎样治理国家的问题上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在儒、道、释三家中进行了抉择,最终选择了以佛治国。梁武帝"舍道事佛"之事对梁代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促使了梁代佛教与涉佛文学的兴盛。
圆∴:方以智诗学的哲学路径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圆∴   路径   方以智   诗学   哲学  
描述: 圆∴是方以智哲学思想的核心观念,也是其诗学理论展开的出发点和奠基石。他提出诗即性道的观念,冲破了理学家重道轻文、漠视诗学的传统,极大地提高了诗在儒门中的地位。他提出怨怒致中和的诗学情感论,对儒家诗教"温柔敦厚说"进行了全新的意义发挥。在诗学方法论上,他综合了七子派与公安派诗学之长,将格调与性灵置于共生的圆融关系之中,反对将二者的关系打为两橛。上述理论问题,是明清之际学术界热烈争论、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方以智以他的圆∴智慧给出了极富思辨和系统性的回答。
柳宗元与佛教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合儒释   非天无神   天台宗   柳宗元  
描述: 柳宗元是中国古代文人中真正对佛教教理有深入理解,特别是研习天台宗义确有心得的少数文人之一。他之前提倡"古文"的先驱人物如李华、梁肃等曾接受天台宗影响;被他视为精神导师的《春秋》学者陆质结交天台宗师道邃并极为礼重;柳氏本人也和天台学人从巽、觉照、琛上人等密切交往——这些给他提供了研习、接受天台教理的条件。柳宗元继承荀子以来"非天无神"的传统,基于"统合儒释"立场,吸收、借鉴天台宗提供的理论资源,针对宇宙观、历史观、人性论诸范畴的课题进行发挥,取得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思想成果。他的诗文创作深受佛教影响,对天台教典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文体、事典等亦多所借鉴。
金初辽宋诗人易代心理之异及对金末诗人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末诗人   金初辽宋   易代心理  
描述: 金初辽宋文化圈诗人的易代心理不同:宋人视金为异族,或严守夷夏之防,或用夏变夷;辽人则视金为汉,态度亲近。宋人热爱故国,眷恋故君;辽人则对故国故君毫不牵挂,冷漠无情。宋人多看重个人气节,或与金人断绝往来,或在坚守不仕新朝的前提下交结新贵,有用夏变夷、偃甲息兵、有利故国之志;或超越故国利益,为天下人民的安宁而仕;辽人则重在求志,注重个人抱负的实现。金末诗人的易代心理受金初诸人影响,有继承,有超越:在夷夏方面,其能用儒士施行汉法即为中国之主的理路,更务实、具体;在君国方面,更多关注民命种族的生存;在人生价值取向方面,以"适用堪事"为"真儒",重求志而轻守节。
《老残游记》创作观念与小说结构的双重嬗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结构   《老残游记》   刘鹗   创作观念  
描述: 《老残游记》的结构历来受人诟病,这一问题实与小说写作过程密切相关,更是作者刘鹗创作观念变化的反映。小说前十四回、后六回,与《续集》九回,分别作于1903、1905、1907年,创作环境的变化、小说观念的变化等原因,造成《初集》写作过程中创作意图的变化,后六回侧重讲述公案,与此前的游记结构产生落差。《续集》有单独的“自序”,当视为另一部独立的作品。自1903年到1907年,刘鹗经历了人生中另一个重要的阶段,经商失败、受官员弹奏、民间误解、长兄过世,以及年过五十的岁月焦虑感等,促使他另起炉灶,写作《续集》,并为之作序。《续集》较为全面、集中地表达了他对儒释道三家学说的体认,及对于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