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儒学转型与民间社会的新维度
作者: 景海峰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学转型   传统复活   现代性   公共空间   民间社会  
描述: 新世纪以来的“国学热”彰显出民间的热情与活力,自下而上的传递路径也大不同于以往的文化运动。伴随着国学的热潮,草根性的儒学呼声和日常生活形态的实践活动也方兴未艾、势头强劲,民间性、民间社会和民间儒学一时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如何理解体系化的知识儒学和实践性的生活儒学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民间社会的传统记忆与现代性的社会变革之间的张力,如何恰当处理返本与开新的内在矛盾,成为新时期儒学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儒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思想学说的体系化及其制度化的社会保障方式一直是儒家能够居于中国文化之核心的关键因素,同时
戴震与儒学哲理化进程的终结
作者: 陶清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与欲   宋明新儒学   儒学   戴震   哲理化  
描述: 儒学究竟是维系人心、规范人的社会关系的人生学问,还是由概念辨析、逻辑推理所建构的哲学系统,这是儒学研究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研究所必需思考和直接面对的大问题。戴震直面儒学失却匡范人心、维系伦常的社会功能以及宋明新儒学"以理杀人"的现实,延续儒学传统的经典诠释学的方法,从思想理论上分疏和辨析了儒学作为学问和作为哲学所具有的截然不同的社会功能和效应,从而提出和完成了终止儒学哲理化进程以回归其学问特质的历史性任务。出于思想理论分疏和辨析尤其是学术论战的需要,戴震的学术思想、特别是通过经典诠释学所实现的他的学
儒、道、法的“内圣外王之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圣外王   德功合一   明德合一   智仁合一  
描述: 先秦儒、道、法三家的“内圣外王之道”可分别概括为“智仁合一”、“明德合一”、“德功合一”,并可归为两种路向——“外学知识”(儒)、“内修心性”(道、法)。古代儒学发展的最高阶段宋明理学在总体上是“内修”与“外学”兼顾,但到阳明“龙场顿悟”之后,两种路向融为一体矣。
曹丕的“文士气”与“儒士气”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丕   儒士气   诗教   文士气  
描述: 曹丕的诗,被有些诗评家认为有文士气。本文通过对曹丕诗歌所蕴含的感情、诗歌题材的取舍以及生平行止的研究,发现他的诗歌还带有儒士的色彩,诗歌艺术的追求上有明显而自觉的对儒家文学观念的继承,思想跌宕起伏却不悖于温柔敦厚的诗教。因而模仿文士气的说法,认为曹丕的诗歌还有儒士气。同时,考虑到他对诗歌意象的选择和对文学的重视,也能对文士气做一些补充。
孔子兴学的特色与文化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因材施教   文化意义   有教无类   孔子兴学  
描述: 文章以孔子兴学为切入点,介绍了孔子兴学的特色与文化意义,论文认为孔子兴学的理想在于重整士气与儒风、贡献是提倡有教无类、方法是因材施教,其独具特色的兴学模式,在文化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
从自号看欧阳修思想情感之变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化   欧阳修   思想情感   自号  
描述: 欧阳修被贬滁州,自号"醉翁",写下了著名的《醉翁亭记》,经过宦海沉浮,晚年又自号"六一居士",并作《六一居士传》。欧阳修"自号"的变化,传达出他在北宋党派倾轧社会现实中的妥协与无奈。从"醉翁"到"六一居士",表明了欧阳修在兼容儒、道、佛等思想后,自身的思想情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论徽商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四民观   诚信为本   徽骆驼精神   利以义制   贾而好儒   创新精神  
描述: 徽商文化以破“荣宦游而耻工贾”、立尊商重利、倡导“新四民观”为基石,把互有抵牾的明代程朱和陆王两派糅合起来,以程朱的官本位为依归,以陆王尊商的立教为本,使官商互济。贾而好儒与贾儒结合为其特色。崇|奉“勤”与“俭”为必尊的信条,养成“徽骆驼”精神。以诚信为本,诚信可通天理为其商道。利以义制,用义抑制狡诈,取财符合天理为其商业伦理。创新精神是徽商文化的灵魂。徽商创新精神尤其表现在敢于引领潮流,参与16世纪西方向海洋挑战的行列,称雄东亚海域,掀起了海洋贸易的第一波,为徽商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海洋文化的烙印。
学者风采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者   中国思想文化史   儒家人文精神   专家顾问团   孔子文化   《哲学研究》  
描述: 韩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联理事及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孔子文化全球传播委员会专家顾问团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场有哲学研究院(香港)顾问。主要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儒学研究,在《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多篇,出版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论》、《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孔学述论》、《中国文化通论》、《儒家人文精神》、《儒教的现代传承与复兴》、《儒学新诠》等,主编《中和学刊》、《中和丛书》等。
论“新子学”的内涵、理念与构架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容架构   旧子学   学科体系   新子学  
描述: "新子学"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它是从新的学科体系背景下运用新的知识理念与方法研究"旧子学"存留内容的学术。它在维护学术独立性和自由性的前提下,整合贯通不同学科,消除各学科的相对局限性,并以此在忠实于"旧子学"留存文本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新的整理和阐释。"新子学"的工作构架应该是由文本基础、学科协同、团队组建、人员分工、成果发布、质量判定等模块组成,是一个具有良性生命活力的动态系统。它的内容架构应该是以儒、道、佛三家的全部文献的汇总、整理为主要部分,同时整合其他子部学术,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其自身的完整性、系统性、统一性和权威性。
学者风采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京大学   思想文化研究   学者   中国传统   学术委员会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哲学系  
描述: 李承责。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