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张养浩对杜甫诗歌和人格的接受与继承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养浩   杜甫   诗歌   接受与继承   人格  
描述: 杜甫作为崇高气节与伟大人格的象征,是儒家价值观念里爱国爱民的典范之一。元代著名文臣张养浩对他的接受和继承,既存在于诗歌创作的层面,更具有人格与精神之高度。在诗歌上,二者之间的共同点主要在于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善于把握动态、生气和细节的写作手法,以及崇尚自然、热爱生活的心灵旨趣等方面。在人格上,对于杜甫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和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张养浩则是借助较前辈更为有利的实践条件,劝君以直谏,济民于水火,最终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了对儒家典范精神的吸收和延续。明确这一承继过程,既有利于进一步明晰元代诗坛尊唐崇杜的整体风尚,同时也有助于深化对元仁宗执政时期倡行儒治的思想文化特征的认识。
试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传统儒文化融合的现代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本主义   价值取向   传统儒文化  
描述: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传统儒文化的融合是当代中国国民政治认同与国家认同融合的文化基础,而两者在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则保证了其融合的有效性,并使得两者可以作为一个统一的思想系统为我国现代国民个体思想和行为提供价值观基础。两者融合的人本主义内涵和现实意义则可以通过为国民提供个体生命意义和为国民提供个体行为意义两个维度得到论证,在此基础上共同形成现代中国求善和求真的社会价值取向。
蜀学的流变及其基本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阶段   蜀学   七个时期   学术特征   四大高潮  
描述: "蜀学"作为中华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经历了先秦孕育、两汉初盛、魏晋南北朝持续发展、隋唐五代异军突起、两宋高峰、元明清相对低迷、晚清民国极盛等七个发展阶段,其中又以成果较多、影响较大的先秦、两汉、两宋和晚清民国四个时期为其高潮。"蜀学"在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前一直是独立孕育,与中原学术并行发展;从秦并巴蜀以后,则经历了"染秦化""儒化"和"华化"等过程,成为中华学术文化宝库中十分亮丽的明星。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蜀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自身的特色,时常具有特殊的创制,对祖国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先秦时期的阴阳、三才、五行观之于中国哲学,汉代以下形成的"七经""十三经"之于经典体系,"道德仁义礼"学说之于中华核心价值,儒道互补、诸学共治、兼融并包、集杂为醇等治学方法之于中国学术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也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南齐萧道成之家教及其子孙之崇儒尚文:从一个侧面看萧齐皇族之“士族化”趋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孙   南齐   文化   萧道成   士族  
描述: 兰陵萧氏自晋宋之际以勋业进入社会上层之后,受到士族文化影响。齐高帝萧道成在称帝前已具备良好的经史与文艺方面的修养。他很重视其子孙的教育,形成了浓郁的家族文化氛围,其子孙多具有较高的学术与文艺修养,甚至入梁后还创作出了标领时流或传之后世的佳作。萧齐子孙在为人气质及爱好等方面也显现出名士化的特征,如重视仪容风度与爱尚文物等。这都表明萧齐皇族在获得统治地位后迅速士族化的趋向。
兼容并包——魏晋时期儿童教育述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元   儿童教育   魏晋  
描述: 魏晋时期,儒学衰微,玄风盛行,儿童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教育内容兼涉玄儒.重视门第教育,教育方式灵活多样,重视寓教于乐。这些变化与当时的社会变化密切相关,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