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牟宗三「儒佛会通之理论研究」的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玄奘人文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限心   两层存有论   一心开二门   儒佛会通   非分别说   智的直觉  
描述: 本文論述牟宗三先生從事「儒佛會通之理論研究」,他在建立兩層存有論的過程中,大量地以理論在會通儒佛思想。本文首先提出勞思光先生認為儒佛會通在理論上之不可能,其原因在儒佛對此岸彼岸價值意識的不同,且不能建立更高的語言系統統攝儒佛二家理論之故,若二者要會通,只能在生活實踐的層面進行。其次說明葉海煙先生提出印順法師人間佛教的主張含有人文道德意義的儒佛會通,筆者認為此道德意義不足以亦原不在於突破勞先生所認為之生活實踐層面會通的說法。因而提出牟先生建立了一套哲學系統,確實以更高的語言系統融攝且會通了儒佛。在此系統中有四個論點:無限心、一心開二門、智的直覺、非分別說,都指向其所建立之執與無執的兩層存有論,其中執的存有論就是肯定此岸世界的存在價值,與印順法師肯定此岸的道德意識之必須,是同一個意義且又突破了勞先生所謂的「不能建立更高的語言系統統攝儒佛二家理論」的說法。儒佛間縱有差異,在牟先生此架構下,仍不碍二者會通。最後,筆者肯定牟先生的學術成就,當今整個地球村的世界文化皆在會通,我們應敞開心胸接受任何可以會通的契機,畢竟在佛教成立以來,所謂的「此岸」現實地一直存在在這個地球上,「捨此岸而成就彼岸」的思維方式,已經在「兩岸價值意識並存」的思維方式中,有了較為圓融的思考模式。
杨文会《南华经发隐》的「以佛解庄」思想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玄奘人文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南华经发隐》   晚清佛学   杨文会   晚清子学   以佛解庄  
描述: 杨文会系晚清佛学复兴的关键人物,其学术特点在於能经佛学整理儒、道二家的经典,并着重佛理与儒、道思想的贯通,此亦自五代宗镜、明代慈山、方以智以来,三家会通研究的另一延伸。 杨氏的《南华经发隐》一书,则大量运用佛理为《庄子》思想作注解,建构「以佛解庄」的思想课题。由宗教的立场言,杨氏认同老子、庄子、列子皆大乘菩萨。由义理的范畴来看,其以大乘空宗、唯识、华严的观点附会《庄子》「逍遥」、「心斋」、「空德」、「浑沌」义,重新定义《庄子》「心」、「气」、「道」、「德」的理路。又以佛学「破」、「真空」应和《庄子》体道之工夫,其所谓「与古今着述迥不相同」,故往往有异於古人之见解。 杨氏对三家会通的研究也影响了晚清思想的视野,如谭嗣同的《化学》、章太炎的《齐物论释》,莫不受其影响,因此从诸子学、佛学的发展而论,则杨氏之学是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从《周易禅解》看生命中的时与位
作者: 暂无 来源: 玄奘人文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易禅解   生命的位置   藕益智旭   生命的时机  
描述: 藕益大師《周易禪解》一書的研究現況,大多傾向於「易佛會通」或「儒佛會通」的研究,而《周易禪解》所論及的「時」與「位」,至今似乎未見有相關的研究,而「時」與「位」乃是《易》學的核心思想,無論是《周易》或《周易禪解》,二書皆以極多的篇幅來探討,並面對此困境予以解決之道。以《周易》一書而言,即在教人趨吉避凶之道,而趨吉避凶之方,即不超出「時」與「位」的範圍;以《周易禪解》一書而言,以佛學思想論之,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在證得佛果之前,必須先於人間修練方得成就,爲了因應「世間無常」之變數,趨吉避凶的處世之道,亦爲修行者所不容忽視,因此激發筆者研究的動機,本文擬將《周易禪解》一書中,有關「生命中的時機」、「生命中的位置」、「逆轉時位的關鍵」的部分予以分析探討。 《周易禪解》一書乃是藕益大師以方外之僧,來論談生命中的時與位,其論已然超越一般世俗的見解,以其佛法造詣言之:大師教研大乘,不偏一門,故能融通諸宗,而得淵博之學養;而其行尚彌陀,深入一門,故能闡陽淨宗,而得極樂之歸宿。綜觀《周易禪解》一書,其內容雖涵蓋有天台之治學方法,以及禪學之觀心方法,但究其於世間與出世間之「時」與「位」的實踐方法,則依然可於淨土一門中見其足跡。《周易禪解》談論生命中的時與位,是融通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一道橋樑:以世間法而言,趨吉避凶乃因應世間變數的君子之道;以出世間法而言,破迷啓悟乃對應世間無常的成聖之方。此書論及生命中的時與位,能不昧富貴利祿的追逐,於俗世中跳脫開來,而登出世之覺悟,將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做一無限量地開展,此其論說之特色與價值。
从来台日本佛教的传布看宗教本土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玄奘人文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从军布教师   本末关系   宗教本土化   杂修杂行  
描述: 排斥,接纳,冲突到融合,所谓儒释道三教合一,而彻底地漠化。教义上的天台、华严二宗;修行层面上的禅净二宗,就是漠化後的佛教。此漠化後的佛教,经由江南、闽南传入台湾,存活在台湾人的世界里。纪元1 8 95年
贺循及其礼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玄奘人文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贺循   礼志   礼学   晋书   通典  
描述: 魏晉南北朝(公元220~589)是中國長期分裂的時代,政治鬥爭、軍事對抗、玄理清談,對民生、禮儀都產生相當的影響。學者對禮文變化與禮意的闡述投入了極高的關注,所以這時期的禮學著述豐富,對禮意和禮文的議論皆卓著。其中賀循(260~319)便是當中的傑出者。 賀循除了回應朝廷禮儀的疑滯外,著述以《喪服要記》、《喪服譜》、《會稽記》爲著。書雖亡佚,房玄齡《晉書》、杜佑《通典》、李昉《太平御覽》間或引用,仍可窺知大要。 賀循禮學所論之要項,有:公子二宗說,事宗之禮,居重喪時遭輕喪之處置,在生未親見祖父母如何追服?小功不追服與追服之辦法,父在應爲出母服喪,父沒後爲繼母改嫁者服喪,師弟子之服喪如朋友之禮,改葬時應服三月總服,遇喪事則停止其他祭祀,指明恰祭廟制與神位坐向。其他還有弔禮、奠位、墓中明器等項。 綜觀賀循禮意和禮文的說解,兼用先儒之長且自成一家,理論精審而被當代採用與後儒宗奉。六朝三百七十年中的禮學成就,以晉代中期最著,賀循又是此期佼佼者,所論喪葬事宜,深具慈世之人道主義,是值得研究的個案。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