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当代新儒学的科技伦理思想——以牟宗三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 崔树芝   王鸿生   来源: 阅江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技伦理   技术困境   牟宗三   当代新儒学   生态伦理  
描述: 当代新儒学核心关切是要实现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以回应时代提出的问题。当代新儒学的科技伦理思想,最初就是从对科技的反思中提出的。当代新儒学的基本主张是既要开出科学,又要让科学受到价值理想的指引。牟宗三的思想具有代表性。新儒家认为,从人有限而无限的本质规定中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的三种关系,由此证成生态伦理,技术困境亦可从中得到启示。从当代新儒学的第三代代表人物开始,其科技伦理思想更加自觉并走向深入。
儒学在明治日本的变迁及其与军国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作者: 孙传玲   来源: 阅江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治时代   日本儒学   天皇神国观   军国主义  
描述: 儒学在日本经过千余年的传播,与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部分,对日本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明治维新后,日本成功摆脱了封建旧制并逐步实现了近代化。在近代化进程中,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儒学被肆意地改造成为军国主义者鼓吹、煽动侵略战争的重要舆论手段。明治时期经过重新改造后的"明治儒学"与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梁武帝之倡儒与萧梁经学之复兴
作者: 暂无 来源: 阅江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梁武帝萧衍   经学   礼乐   玄学  
描述: 梁武帝"本自诸生",自幼受到严格的儒家礼法教育,具有较高的学术文化修养.梁武帝潜心经学研究,对儒家<五经>皆有著作,阐发新义,成为国子学及地方官学的讲授内容.梁武帝重视儒学教育,设置了一整套的学校教育制度,并以"经术取士",他甚至一再到国子学考察生员,鼓励破格取士.梁武帝倡儒,注重制礼作乐,修五礼,定雅乐,获得了"专事衣冠礼乐"的称誉,使萧梁成为南朝经学极盛之时期.
江户时期儒学家浅見絅斋《养子辩证》之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阅江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浅见絅斋   《养子辩证》  
描述: 浅见絅斋在《养子辩证》的主要阐明了父子、兄弟之伦理不可乱,故而不可以异族之子为自己的养子。如果随意交换应有的位置,是很荒谬的,所以著书说明。《养子辩证》中某些观点虽然不免偏颇,但是通过浅见絅斋在《养子辩证》中引用中国历史上大量的事例来看,他一丝不苟、引经据典、博览我国儒家群书,不愧为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儒学家和哲学家。
日本江户时期伊藤仁斋《大象解》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阅江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象解》   《周易》   伊藤仁斋  
描述: 日本江户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伊藤仁斋肇始了日本古学易学。《大象解》中虽然继承了程颐《程氏易传》以及朱熹《周易本义》的某些思想,但也对程颐《程氏易传》以及朱熹《周易本义》对《周易·象》的解释进行了超越,故而伊藤仁斋的《大象解》显示了日本儒学界对《周易》的热衷,也显现了日本学者对《周易》的深入研究
明代徽商的文学创作
作者: 暂无 来源: 阅江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活动   徽商   明代   儒商契合  
描述: 明清时期徽商的文学创作活动无疑是历史本原的组成部分,具有或高或低的审美价值。"徽商"或者"徽州商帮"的兴起乃在成化、弘治年间,徽商文学创作也开始于这个时间以后。鲍弼当是较早见于记载的有诗歌创作的徽商,其诗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漂泊异处他乡的商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情感。郑作在宋梁一带经商的时间大约在弘治、正德年间,既是较早外出经营的徽商,也是较早与文学发生关联的徽商。嘉靖、万历时期,徽商的创作势头不减,在徽商聚集的扬州和杭州等地,徽商成为文坛上的活跃人物。徽商走出去以后,他们的文化姿态立即表现得令人侧目,由此也决定了明代徽商之于文学关系的特点:一是喜爱文学并积极创作的徽商人数众多;二是徽商刚刚崛起之时,就与文人士大夫有了密切的交往,在文学创作以及文学观方面都深受他们的影响;三是在地域上分布较广;四是与徽商发展轨迹同步,但是到了晚明时期,随着文人士大夫对商人了解、理解程度的加深,特别是徽商获得巨额财富以后,儒、商之间才建立起平等的关系,才有了两者的"契合"。
美国汉学界对孝及《孝经》的研究:兼论海外汉学的研究范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阅江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外汉学   《孝经》    
描述: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占有显要位置。孝及总其大成的《孝经》一直是美国汉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1996年,戴梅可发表《汉代中国的儒孝和个人主义》,从中国文化内部出发,提出儒孝地位的上升、涵盖面的扩大最终导致汉代政权的衰落;1998年,侯思孟发表《孝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考察孝,以文献分析的方法论证了孝在中国早期历史(商至两汉)中的演变,力图就中西文化进行对比。海外汉学的学科背景、问题意识、理论手段等,完完全全是西方的。研究海外汉学应当从西方学术文化的内部出发,对比比较文化的研究理路,审视海外汉学在外国学术体系中的发展历程,对西方学术史进行"外国学"研究。
南北朝释奠推行模式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阅江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释奠   南朝   北朝   学礼  
描述: 释奠是魏晋以来由皇帝、皇太子倡导推行的国家级学礼,以尊师崇圣为宗旨,倡导了当时以及后世的崇儒学风。南朝的释奠丰富详备,且讲且奠,由帝王、太子在京师举行典礼;北朝的释奠前简后详,呈后来居上之势,逐渐发展为从中央到地方多层级推行的官学学礼。释奠成为普及面甚广的全国性学礼的历史过程体现了南、北礼仪文化的迥异品质和整体差异。
元代杨维桢“情性论”诗学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阅江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维桢   元代诗学   哲学化   注重自我   情性论  
描述: 杨维桢的"情性论"诗学是元代诗学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态,其形成与元代独特的经学背景密切相关。元代经学在主体性转向上迈进了一大步,这对元代诗论的影响表现在哲学化和注重自我两个方面。杨维桢的"情性论"诗学对于诗歌的本质和功能进行了个性化的阐释,这既继承了中国古代诗学"诗言志"的传统,又综合了魏晋以后的"诗缘情"的艺术观念。杨维桢诗学的美学追求以对人的生命的本性认知为基础,并结合儒、释、道等文化精神,形成了独特的人格精神和艺术风貌。
六朝至唐取士标准的调整与中唐士风的转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阅江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选官标准   士风   中唐  
描述: 六朝至唐代的选官标准主要有经术、德行、辞章和吏能。初盛唐时期这些标准有论争也有融合,如儒学派批评辞章派体性轻薄。在张说、张九龄的引导下产生了以兼擅礼乐、文章为特征的盛唐文儒,是经术、辞章两项标准的融合。盛唐文儒不屑吏事,和李林甫代表的吏能派产生过论争。"安史之乱"后,出于整顿士风的需要,德行成为首要的取士标准;"黜华用实"的用人政策和经世之学的兴起使吏能受到重视。贞元、元和时期,德行、文章、吏能三项标准趋于融合,"君子儒"成为理想官员的人格范式,这对中唐士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