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梁漱溟的印度情怀
作者: 暂无 来源: 鹅湖月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梁漱溟   当代新儒学   印度  
描述: 梁漱溟是當代新儒家第一代的代表學者,他早年對佛教產生嚮往之心,一九一七年,因受蔡元培之邀,任教於北京大學,講授印度哲學。當時正逢新文化運動興起,社會普遍倡導西學,梁漱溟卻轉而推崇儒家思想,並於一九二一年出版《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分析西方、印度、中國三種文化的特色,而強調中國文化最能適應當前需要。因此,一般認為,梁漱溟在一九二一年以後已棄佛從儒,不再從事佛學活動。一九七九年,西方學者艾愷(Guy Alitto)出版《最後的儒家》一書,更加深大眾對梁漱溟的這一印象。本文主要依據一九九三年出版的《梁漱溟全集》及一九八○年梁漱溟接受艾愷訪問,而後於二○○六年出版的《這個世界會好嗎?》等,尋找出不少資料,探討兩項重點。第一是「梁漱溟與佛教」,主要證明梁漱溟從早年以至於晚年,一直對佛教思想,懷抱著極其濃烈的情感,並且有著親身實踐的體驗。第二是「梁漱溟對現代印度人物的評價」,敘述梁漱溟曾與泰戈爾會面晤談,也曾讀過不少有關甘地的傳記,對於泰戈爾及甘地二人,都表達有他的觀點與評價。本文探討的問題,在學界來說較為罕見,特別是文中的第二項重點。本文之作,引述梁漱溟自身所敘述的資料作為證明,對於釐清梁漱溟在儒佛之間的「印度情懷」,當有一定程度的助益。
当代新儒学与现代民主政治的「接梓」问题探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期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民主政治   当代新儒学   接榫  
描述: 民主政治的“接4年"问题,并着重在「传统儒学的再生与重建」与「当 代新儒学问新外王」之课题。本文.i'!T探讨儒学与民主二者的接梓问题,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道德主体性与政治主体性; 2 目的性
内圣外王之道与当代新儒学重建
作者: 韩星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转型   圣王   内圣外王   当代新儒学   重建  
描述: 明清以降,儒学由于内部蜕变和外部多次冲击变成了“游魂”,面临着现代转型。儒学的核心结构是内圣外王,其渊源是古代圣王。春秋战国时期,现实中圣王不再,原始儒家在理论上整合圣与王,提出完整的内圣外王之道。此后在不同历史阶段或侧重外王,或侧重内圣,但内圣外王之道一脉相承,传承至今。儒学现代转型的逻辑起点是如何对内圣外王进行现代诠释和转换,港台和大陆新儒家都做出了各自的探索,也存在很大争议。在今天儒学全面复兴的过程中,还应以内圣外王为基本结构重建当代新儒学,为此作者提出了彰明仁道、修身为本、思想整合、社会儒学、制度
当代新儒学的科技伦理思想——以牟宗三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 崔树芝   王鸿生   来源: 阅江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技伦理   技术困境   牟宗三   当代新儒学   生态伦理  
描述: 当代新儒学核心关切是要实现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以回应时代提出的问题。当代新儒学的科技伦理思想,最初就是从对科技的反思中提出的。当代新儒学的基本主张是既要开出科学,又要让科学受到价值理想的指引。牟宗三的思想具有代表性。新儒家认为,从人有限而无限的本质规定中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的三种关系,由此证成生态伦理,技术困境亦可从中得到启示。从当代新儒学的第三代代表人物开始,其科技伦理思想更加自觉并走向深入。
牟宗三、劳思光哲学比较研究:以儒学重建与文化哲学为中心
作者: 廖晓炜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牟宗三   当代新儒学   文化哲学   儒学诠释   劳思光  
描述: 本文尝试以儒学的诠释与重建以及文化哲学为中心,对牟宗三、劳思光哲学作对比性的研究。就儒学的诠释与重建而言,牟宗三、劳思光是二十世纪中国人文主义思潮中极具代表性的两位哲学家,牟宗三试图形上学地重建传统儒学;劳思光则在通盘批判性地考察形上学的基础上对传统儒学作一去形上学的诠释与重建,劳思光乃是在二十世纪中国科学主义思潮以外的人文主义思潮内部批评形而上学最为有力且能肯定儒学之价值并对其作全面重建的一家。在一个后形而上学的时代,不论是对儒学作形上学的处理还是对其作去形上学化的处理,都不能不面临极大的理论困难:前者
中国哲学现代之後的方向与发展:牟宗三先生两层存有论的意函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儒学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层存有论   牟宗三   圆教   当代新儒学   哲学基型   康康  
描述: 当代新儒家的哲学基本上是回应中国文化与哲学的现代化问题。在哲学上,可以牟宗三先生的兩层存有論为代表,展示出中国哲学现代化所达至的学理深度:一方面融会儒、释、道三家的义理,一方面吸收西方自康德以來的哲学、知識論、邏辑數理哲学的学统,熔铸为通贯中西哲学的兩层存有論的庞大体系。更重要的是,当代新儒学这一步工作实是一种批判的吸收和调适上遂的建构,因此,同时超越了西方现代化中所产生的流弊。是以,当代新儒家的现代化的回应可說蕴涵了所谓後现代化的要求,而不致流於後现代化的过份强调个体的自由,以至流於非理性和相对主义。本文論析牟先生的兩层存有論如何通过调整中国哲学而上遂,对康德哲学之批判吸收,点出康德的系统有兩个预设:现象与物自身之超越区分与人是定然的有限,由此对显,乃見出中国哲学传统中所特有的以「人虽有限而可无限」的哲学意义,於人为有限存有处设「执的存有論」,於人虽有限而可无限处设「无执的存有論」。 本文首先指出虽然康德已有兩重立法的慧識,但并未能真正正视道德之立法,使目的王国不能真实地安立。牟先生的无执存有論方真正建立道德立法之创造义。康德由知性立法所建构的现象或自然世界是一种存有,可以成功一存有論,则道德立法所创造的道德世界作为一种客观真实的世界,道德世界的存有也可构成一存有論。牟先生并取康德所谓哲学之宇宙性的概念和哲学基型的构想,把前者诠释为圣人即为以人体之的哲学家,并通过判教而建立儒家之圆教为哲学之基型,使哲学为可学。但是,哲学并不因此而终结,基型仍须加以日新又新之诠释,以呈现哲学基型之面目。此外,尚有各种专题哲学,发挥哲学与人间世的结合。在後现代社会中,哲学尚需回应各种应用哲学与倫理学的课题,如正方兴未艾的生命科学、电脑、奈米、大脑与意識等尖端科技的发展,掌握其所激发的许多前人所未能知見的新议题,凡此皆是各种专题哲学所需回应的课题。
当代新儒学「儒佛融摄」诠释方法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探讨:以熊十力、牟宗三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鹅湖月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学   後殖民   儒佛融摄   他者   自我   当代新儒学   儒学  
描述: 当代新儒学「儒佛融摄」诠释方法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探讨:以熊十力、牟宗三为例
解开“道的错置”——兼及于“良知的自我坎陷”的一些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血缘性纵贯轴   咒术型   “生活世界”   因果逻辑   物质性   牟宗三   当代新儒学   哲学人类学   良知的自我坎陷   本质主义  
描述: 本文旨在对于多年来所提“道的错置”做一销解,首先指出“良知学”与“父权压迫”、“专制威权”的异化关联;其次,进而阐明了“良知的自我坎陷”之理论,并未清楚区分“理论的次序”、“发生的次序”与“学习的次序”之异同;再者,又点明了从“心性修养”到“社会实践”之问题,强调须得由“主体性”,更而及于“生活世界”一概念。指出牟宗三先生之开出论乃是一儒学知识化的前提,此是一咒术型的转出。之后,我们由一精神病理史的深度理解,指出由“孔子到阿Q”是一严重的异化。本文以为当留意一存有发生学的方法来思考问题,儒学不停留在本体的唯心论,更而有其方法的唯物论向度之开启。最后,强调须得解开“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让儒学来参与、调整现代化,并且也让现代化来调整、参与儒学。
也谈后新儒家时代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动态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东方主义   “第三代新儒家”   余英时   刘述先   牟宗三   当代新儒家   当代新儒学   “新儒学”   后新儒家  
描述: 也谈后新儒家时代洪晓楠(大连理工大学社科系116023)近读范桂萍、干春松二君的《后新儒家时代》(载《哲学动态》1997年第3期)一文,颇有启发,现就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粗浅想法,以作回应。所谓“后新儒家时代”是相对于以熊十力、牟宗三等为代表的现代新儒...
寂寞辨儒踪
作者: 黄克剑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熊十力   书品   新儒家   唐君毅   寂寞   徐复观   梁漱溟   当代新儒学   方东美   其人  
描述: 寂寞辨儒踪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