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杨士勋为刘炫受业弟子考——以“先师”词义的历史转变为线索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士勋   经学   刘炫   先师  
描述: 唐初学者杨士勋在春秋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但我们对他的生平知之甚少。本文从其在《春秋穀梁传疏》中使用“先师”一词为线索,考证其师承隋代著名学者刘炫,并对“先师”一词在先唐历史上的演变进行细致的梳理。
刘炫《孝经述议》与魏晋南北朝《孝经》学:兼论《古文孝经孔传》的成书时间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家化   魏晋南北朝   《孝经述议》   刘炫   《古文孝经孔传》  
描述: 刘炫撰著《孝经述议》以注解和发明《古文孝经孔传》,力排众家,不主郑氏,尤其对当时流行的东晋南朝人之注解做了回应。从某种程度上说,此书在《孝经》学史上综合了南北思想,成为走向唐代经学统一时代的先导,可谓是《孝经》学发展的一大转折点。《古文孝经孔传》对《孝经》的解释有着浓重的法家色彩,将《孝经》解释为饱含刑名治术之书,此正与曹魏时期的名理之学及博通风气相合,同时亦与曹魏以重典治国相应。以此为线索可推测该书之成书当在曹魏时期,而《孝经述议》对颇富法家意味的《古文孝经孔传》不但未予以批评,反而能予以高度认同,也正是因为两者均成书于从分裂走向统一、需要强调法治以整合社会的历史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律法儒家化的时期,儒、法关系与当时的忠孝之辨、仁孝之辨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三大主题。《孝经》本身论述忠孝关系,且有专门关涉律法的《五刑章》,故成为当时士人关注的重要典籍。刘炫对这三大主题都做了回应,他主张忠先于孝、仁大于孝,此正与其主张不孝之罪在三千刑律之内的立场一致。而刘炫的解释也凸显出历史上对《孝经》的解释呈现出礼仪化和刑法化两种不同的趋向,这体现出了法律的儒家化和儒家经学对法家思想的吸收之两重面向。
明皇改经与《孝经》学的转折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今文   唐明皇   郑注   经文   刘炫   君臣之义   郑玄注   司马光   古文孝经   唐玄宗  
描述: 《孝经》之学,经文有古今文之分,郑注主今文,孔传主古文,经文互有出入,注解大相违异。唐代天下一统,经学随之统一,故有《九经正义》之写定。而《孝经》仍今古别行。至唐玄宗之世,乃诏令群儒质定《孝经》之义,刘知几主古文,立十二验以驳郑注,司马贞主今文,言古文鄙俚,事俱载《唐会要》。明皇
一代儒宗熊安生
作者: 暂无 来源: 殷都学刊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经   “三礼”   北齐   魏书   北周武帝   刘炫   太和   《礼》   《北史》   《周礼》  
描述: 熊安生(?—578),字植之,《周书》、《北史》均入《儒林传》,长乐阜城(今河北阜城县)人,后长居于邺(今安阳市北)。生于北魏太和末,最晚在太和二十一年(497),卒于北周宣政元年(578)。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四朝。 熊安生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从师为学和为师授徒中度过。东魏天平(534—537)中,他已经约四十岁,还从李宝鼎学《礼》。以后以“三礼”授徒。直到北齐河清(562—565)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