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明中叶以来“士农工商”四民观的演化:明清恤商厚商思潮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中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贾相混   恤商厚商   治生   士农工商四民观   工商皆本   异业同道  
描述: 明中叶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日趋频繁,商业、商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于是相应地出现了四民异业同道、治生说、儒贾相混、恤商厚商、工商皆本等思潮,展示了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
寒儒的悲哀:试论清代海烈妇故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前沿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暴力   清代   清史稿   自杀   康熙   治生   故事   传奇   男性   女性  
描述: 一、一案激起千层浪,众人齐悼海烈妇海烈妇故事是清代康熙初年,令天下翕动一时的一宗真实案件。《清史稿》记录了这桩人间惨剧:陈有量妻海,铜山人。有量,儒家子。贫无食,转徙常
“师爷”沈复的精神世界
作者: 暂无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空间   精神世界   浮生六记   士人   中国文学史   文人雅集   心理负荷   沈复   文学创作   治生  
描述: 沈复,苏州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卒年不详,今人考证当在道光二年(1822)以后,以一部《浮生六记》享名于中国文学史。作为一位长期游幕于下层、至有无科名,都不可考的士人,如果没有这部连他自己也没料到会传世的小书,沈复恐怕很难为人所知,他的悲欢情思也将会随时光的流逝湮没无闻——如同他大部分的同行师爷——那样,然而这一士人群体却不容忽视。游幕士人在清代数量激增。作为士人,既无法通过科举进身,又终乏治生之技,读书不成,游幕为生,士而非仕,抱牍非吏。案牍劳形,却终是为他人作嫁;救济生民,却只可依人成事;或有着儒子之青衫,而行申韩之术;或有志于读书修身,却奔波于治生之途。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特别的生活与心态。 对沈复及《浮生六记》,有学者早已解析了沈复的“师爷”身份(参李乔《沈三白师爷生涯考虑——〈浮生六记〉发隐》,《清史研究》1995年第3期),也有学者研究了《浮生六记》中的文人情怀、审美取向,却少有人将二者结合起来,也尚未见从广泛的社会背景出发,解读沈复的“师爷”身份、心态与其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对于“幕僚”,学术界较偏重于对著名的幕僚及幕僚群体的研究,且偏重于探讨学术风气、文学风气的形成等问题,缺少对下层幕僚生存状况、心态、文学创作的关注。
略论宋以后的儒与商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育评论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代科举   儒士   内在原因   朱熹   资本主义萌芽   士大夫   重商   王安石   治生   中国商人  
描述: 宋以后的有趣现象是儒士已开始重商,商人也明显地表现出好儒倾向.本文旨在考察和分析儒商互重的内在原因及其意义. 一、儒士重商与经济治生 右文重儒的有宋一代,确实吸收了大批人才.唐代科举极盛时,一次取士不过五十人左右,宋代取士动辄上千,如:宁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一次取士达二千九百多人.但是,也正是由于大量取士,造成机构臃肿,冗员激增,国家处于积贫状态.一般士大夫的俸禄也就十分菲薄,并没有享受到千钟粟、黄金屋的生活待遇.宋仁宗时,王安石说: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