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性善说的困难——以《孟子·告子上》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之谓性   义内   性善   孟子   告子  
描述: 孟子与告子有过数次辩论,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关于人性善恶的问题。孟子道性善,以为人性先天地、普遍地是善的,但在论证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在杞柳之辩、湍水之辩中,孟子说明了人性的自然性,但未能证明自然的何以必然是善的;在"生之谓性之辩"中,孟子分辨出"人性"之不同于"物性",但人之性何以必然是道德性,孟子也未能充分证明。孟子的性善说,道出了人性善之可能,但不能从理论上说明人性恶之不可能。而在"仁义内外之辩"中,孟子的困难在于无法排除一种"合乎道德"而非"出于道德"的义之可能。
朱熹的「性理」学及与他的理本论体系:从二程、胡宏到朱熹的「性善」与rl性无善恶」之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好恶性也   作用是性   生之谓性   性无善恶   性善   性即理   叹美之辞  
描述: 作為儒家「復性」運動的歷史成果,理學體系圍繞理、氣、心、性等不同核心範疇而建立起來,其中以性為本的思維發揮了樞紐的作用。朱熹理學的出發點是二程的「性即理」說,但其理論建構又與性本善的主張密不可分。朱熹堅持性善不僅僅是說性,更是在說理,所以盡其全力維護性善論。而作為其理論的對立面,朱熹將源自儒與佛各家的「生之謂性」、「作用是性」、「好惡性也」等觀點放在了一起,認為諸家性論均「無道理」,但主要矛頭是指向湖湘性學的以性善為「歎美之辭」說。朱熹理學與胡宏性學的爭論,雖然具體表現是性能否以善惡言的問題,但實質卻在如何認定性範疇在理學體系中的地位,以及由此引出的天理本體如何落實上。朱熹將胡宏之論與告子、揚子、釋氏、蘇氏、楊時等的觀點放在一起,以之表明他自己的理論繼承了孟子性善而區別於先前各家,並由此最終促成了他的性理學體系的創立。
先秦儒、道、墨家思想中的欲望话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乐   先立乎其大   生之谓性   墨家思想   中国人性论史   人性论思想   《墨子》   夏政   人文精神   耳目之欲  
描述: 先秦是中国精神文化的开创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诸子百家对人性论有着丰富的思考。其中,对人之欲望的思考是一个普遍的话题,而出于立场、经历等的不同,各家对此却各执一词。其中,儒、道、墨三家的观点和主张在当时影响甚广。先秦诸家对欲的思考虽各有不同,但都是在道的指引下进行的,都是要把欲纳入道的规范内,而不是让其放任自流。
人性论:从先秦儒学到宋明理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课程(中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先秦儒学   儒家思想   生之谓性   羞恶之心   人性论思想   殷商时期   人文精神   人的自然属性   “性善论”  
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一章有六课,“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本单元的一条主线。在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中,“人性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但对此,教科书表述不是很明确,尤其是《宋明理学》一课中“‘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一语,学生难以理解,故在此梳理,希望能对学生有所帮助。中国对人性的关注应与人文精神的萌发是同步的,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在殷商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是敬天事神,不会考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