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秩序的重建:现代新儒学的历史方位
作者: 高瑞泉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熊十力   现代新儒家   保守主义   秩序   梁漱溟  
描述: 面对近代以来的价值失范和秩序解体,作为现代社会中保守主义的一翼,从19世纪末儒家就发生了某种转变,开始融摄西方文化,弥合传统与变革之间的裂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建秩序。这个以维护历史文化的连续性与
从黄巾拜郑玄看汉末隐逸与地方秩序的重建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方秩序   郑玄   崇隐   太平   京氏易   谶纬   黄巾  
描述: 群体以其亦儒亦道的知识背景,成为引导、连接人们价值观念的中间知识阶层,对汉末地方秩序的重建以至汉魏之际的历史变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恢复或重建社会秩序:人民版《百家争鸣》的教材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吸收   秩序   争辩   百家争鸣  
描述: 人民版《百家争鸣》的编写体现了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课文分“孔子和早期儒学”“老庄之学”“法家思想”“墨家的主张”四目介绍了儒道法墨四家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除了介绍开创者孔子外,还介绍了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孟子和荀子。
秩序与正义之间―略论先秦儒法之理想政治及其实现途径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秩序   正义   法家   儒家   理想政治  
描述: 秩序重建与正义追寻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大时代主题。儒法之理想政治是正义与秩序高度和谐的理想政治。在现实政治层面,“国无君不可以为治”体现的秩序与“立天子以为天下”体现的正义之间常常陷入顾此失彼
中央与地方——以清末民初江西地方自治为视角
作者: 任晓东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财权   军权   地方   太平天国   中央   地方自治  
描述: 清咸同朝以前,清廷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中央财政体制和军事体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随着清朝正规军队的节节败退,清廷不得不依靠地方团练来镇压起义,同时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把部分财权和军权下放给地方
自由至秩序:明代法海寺壁画的色彩美学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流行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色观   自由   法海寺壁画   秩序   色彩美学  
描述: 十分重要的价值。从壁画色彩来看,丰富的色彩表现超越之前的诸多壁画作品,充满自由与独创精神,而经历大量的色彩应用后,法海寺壁画色彩,又呈现出一种规范性与节奏性,最终达成一种新的美学秩序性。本文即通过对法海寺
自由至秩序:明代法海寺壁画的色彩美学研究
作者: 张亚丽   来源: 2017中国国际时尚创意论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五色观   自由   法海寺壁画   秩序   色彩美学  
描述: 建于明正统四年-八年(1439-1443年)的法海寺壁画,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壁画,相对于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等,其线条流畅,色彩浓丽,气势恢宏,具有十分明显的艺术特征与色彩研究价值。从美学范畴来看,法海寺壁画是东方美学主导的,东方文明语境下儒释道融合性发展后,重新建立起的特有的东方美学范本。而对这一珍贵范本的美学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即通过对法海寺壁画的主题内容、颜料种
清水江下游祠堂文化与地方社会秩序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民族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祠堂文化   家族   地方社会   清水江下游  
描述: 清水江下游祠堂文化刻载着清水江流域的木材贸易与人工营林业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二者相互作用,使得祠堂文化成为清水江地方文化的标识。在木材流动的“江利”纷争时代,国家对地方的治理依托了祠堂文化进行地方
对程颐和苏轼争论的哲学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   秩序   程颐   苏轼   理学  
描述: 儒、道冲突的实质是秩序观点和自由观点的冲突,从宋代开始,表现为理学和反理学的争论。程颐和苏轼的争论是理学和反理学争论的早期表现,他们的分歧涉及理与欲的关系问题。理学家天理和人欲的观点是程颐和苏武争论的背景。
先秦礼学综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先秦礼学   礼制文化   秩序   自然法   宗教礼仪  
描述: 他人的尊敬,等级越高的人受到的尊敬越高。礼制文化的确立与发展,是与古代社会等级秩序确立与发展相同步的。先秦儒家中,孔子、孟子属于重“仁”派,将“仁”视为人心之全德,而“礼”则是从属德目。荀子属于重“礼
< 1 2 ... 177 178 179
Rss订阅